防低溫寒氣乘虛而入!身體6脆弱部位你保護好了嗎?
入冬後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下降,《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教怕冷的人護好人體6大寒氣入口。
冬天捂好身體6個地方
人體有6個部位最不扛冷,如果不“捂”好,寒氣容易乘虛而入。
1 頭部
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部散發,所以出門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住額頭,風大可以選擇防風的皮帽。
晚上洗頭後濕著頭髮睡覺,寒氣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乾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後再入睡。
2 肩頸背部
頸背受寒久了,會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
最簡便的緩解方法是兩掌心搓熱捂在大椎穴(低頭時頸後突起最高點的凹陷處);或在洗澡時微微調高水溫,用熱水沖大椎穴五六分鐘。
天冷外出最好戴圍巾或穿件高領衫,尤其不要讓脖頸後面暴露在外。
3 腿腳
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
外出時加強手腳保暖,裸露在外的頭部、脖子、雙手可以用帽子、圍巾和手套來遮蓋,也要注意腿部及腰部保暖,不要穿過緊的鞋襪、打底褲。
建議平時多用熱水泡腳,還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薑、花椒,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足部特別怕冷的人,睡覺時不妨穿上襪子。
4 腰腹
肚臍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血管豐富。肚臍受涼後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
5 口鼻
冷食冷飲會把寒氣從口帶入胃部,胃寒則易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導致寒痰咳嗽等症。
6 膝關節
膝關節外只有一層皮膚包裹,沒有豐厚的脂肪和肌肉保護,血液供應較少,所以對溫度和濕度都非常敏感。
膝關節受寒易發生退行性變化,出現疼痛、屈伸不利等問題。天氣寒冷一定要穿秋褲,必要時可加個保暖護膝。
除了捂緊身體這6個部位,在冬衣的材質和款式方面還應注意:
材質:內薄軟、中保暖、外防風
如果內衣穿得過厚,不僅不舒適,還會增加內衣裡的空氣對流,使保暖性下降,因此內衣應以薄、軟的棉織材質為主。
中層衣服不和皮膚接觸,屬於保暖層,吸濕性要強,羊毛、羊絨、純棉材質最合適。
上衣可以穿羊毛衫、羊絨衫、棉線針織衫,下身可以穿羊絨褲。
外衣要以防風為主,面料要緻密,不宜穿著毛線編織的外套。
款式:內貼身、中寬鬆、外收口
冬季乾燥,皮膚敏感,因此內衣要貼身、柔軟、沒有刺激性。
中層衣服不要過緊,適度寬鬆,否則不但不利於保暖,還會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減弱禦寒能力。
過度寬鬆肥大容易鑽風,冷空氣乘虛而入,因此外衣的領口、袖口、腰部、腳踝等處最好有收口設計。
冬季穿衣的7個誤區
寒冷的冬季裡,有時即使穿得里三層外三層,到了室外還是凍得直哆嗦。這可能是你穿衣方法不對。
以下幾種錯誤穿衣服的方法,可能讓你越來越冷。
01 羽絨服太短
羽絨服雖然保暖,但如果長度只到腰部,下半身得不到保暖,造成上下半身之間的溫差,引起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導致越來越冷。
尤其下擺是敞口的羽絨服,容易讓腰部受涼,甚至“漏”進冷空氣,使上半身也變冷。
建議如果穿半身羽絨服,長度最好過腰,同時增加下半身衣服厚度。
02 層層裹緊
衣服的保暖性不僅與厚度有關,還取決於含氣量和透氣性。
每層衣服之間的空氣層具有良好的隔絕冷空氣的作用,如果衣服層層裹緊,就會使衣服夾層之間的空氣變少,保溫作用反倒不明顯,讓人覺得更冷。
03 在室內穿高領衣
秋冬很多人愛穿高領衣服,保護頭頸不致受寒,不過也應分場合。
在寒冷的室外這麼穿,可以防止脖子受寒,但進了暖和的室內,應讓脖子放鬆透透氣,使頸部的汗能夠快速揮發,否則汗液蒸發會帶走身體熱量,讓人感覺更冷。比起高領服裝,可穿可脫的外套顯然更好。
04 緊身褲襪+長筒靴
緊身褲襪外搭長筒靴是秋冬季的流行打扮,不過長筒靴不利於透氣,鞋內的水分不易揮發,並且穿久了容易鬆懈,讓冷空氣漏進去,進而令腿腳發冷。
05 襪筒太短
如果襪子過短,讓腳踝裸露在外,就易受寒,建議穿長筒襪,可以有效保護腿腳。此外,襪子的襪口不能太緊。
06 內衣過緊
塑身內衣或緊身內褲容易束縛身體,時間久了會影響淋巴液和血液流動,讓人更冷。建議貼身衣物最好薄而軟,尤其應注意不得緊勒腹股溝和腰部。
07 出汗後不及時換衣服
冬天在溫度較高的室內或運動後,可能會出汗。如果衣服被汗濕,要及時更換,否則被冷風一吹,容易著涼感冒。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推薦文章
-
乾癬新治療突破瓶頸 呼籲納健保減輕患者負擔
-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
感恩節火雞大餐吃雞胸或雞腿哪個較營養?專家分析2者優缺點
-
十大解膩飲食!不一定要喝茶 吃點蘿蔔也有幫助
-
節氣小雪22日報到 中醫推2穴位、1茶飲養腎打通身體暖氣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