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最致命是「第3次撞擊」保持一個姿勢幫你活下來
道路交通事故每年造成成千上萬人受傷死亡,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的資料,2018年交通肇事件數為30萬4821人、死亡人數有1493人、受傷人數則有40萬5147人。為什麼車禍會如此致命?發生時要如何提高生存率?
微博科普影片「泛小知」指出,當車禍發生時,一共歷經三次碰撞,第一次碰撞是車和障礙物之間, 車頭會因撞擊而扭曲變形,藉此吸收掉碰撞的能量;第二次為人體和汽車內部碰撞,雖然汽車已停止運動,但駕駛仍在慣性下高速向前,肋骨和鎖骨有很大的機率發生斷裂,但這時並無生命危險。
真正致命的撞擊為第三次,主要是大腦和心臟。人類大腦並不是固定的,它漂浮在腦脊髓液中,當顱骨受到衝撞時,外力可以通過腦脊髓液分散,使大腦不受影響;但衝擊力過大,在慣性作用下,大腦在顱腔內急速移位,導致多處或瀰漫性腦損傷,嚴重時就會致殘或致命。
在慣性作用下,心臟也會向前衝,並帶動主動脈弓,由於主動脈弓的另一端受韌帶牽拉,就可能引起動脈壁破損,引發內出血,這也是車禍死亡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人類的大腦其實不適合開車,因為從看到障礙物到大腦發出指令,需要1.5秒,這代表看到障礙物並用腳踩煞車,車子已經開出一段距離,而停下還需要更長的距離,這就是高速公路上十幾台車子連環撞的原因。
發生正面碰撞時要如何提高生存機率?首先頭部要緊靠頭枕,直視前方,同時挺胸把腰打直,後背、肩膀和屁股要緊緊靠在椅背上,雙臂肌肉繃緊,手腕和方向盤保持垂直,這樣遭遇正面撞擊時,可以最大程度保護身體。
推薦文章
-
營養健康的魚類不適合當主菜?醫揭「肉類是更佳選擇」的原因
-
步態不穩、記憶變差、失禁不一定是失智 恐是常壓性水腦症作祟
-
男子吃完早餐暈眩!醫發現他眼睛有這症狀…即時阻止中風發生
-
少動、多吃、壓力大?4族群當心壞膽固醇塞血管:嚴重恐猝死
-
40歲後女性心肌梗塞風險上升!自我檢測是否出現「隱性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