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斷捨離標準除了「一年沒穿」以外 還有5個徵兆暗示你該放手了
我們常聽到「1年以上沒穿的衣服就該丟掉」這樣的整理標準,雖然簡單明確,但在實際操作上,卻常常難以下定決心。日本整理收納顧問村上真由美就提出除了「1年以上沒穿」之外的五個應該放手的徵兆,幫助我們更清楚判斷衣櫥裡哪些衣服真的不再適合自己。
1.尺寸不合
褲子的長度、腰圍真的合身嗎?是不是因為「雖然有點長,但折起來穿,應該沒問題」而拖延至今?如果衣服長期放著不去修改,那已經是該放手的訊號。
太緊或太鬆的衣服,不僅穿起來不舒服,也會影響外觀。與其勉強忍受,不如挑選真正合身、讓自己自在的衣服。隨著年齡增長,體型改變是自然的事,選擇符合「現在的自己」的衣服,才能穿得舒適又自信。
2.生活習慣改變
孩子出生前常穿的衣服,或是過去上班需要的正裝,在現在的生活中是否已經完全派不上用場?環境和生活方式改變了,衣服需求當然也會不同。
例如,擔任業務可能需要很多套西裝,但轉為內勤時需求自然減少。如果某些衣服再也用不到,這正是該放手的時機。衣櫥應該更新為「符合現在的自己」的狀態。
3.保養太麻煩
容易起皺、必須手洗的衣服,如果是心愛單品,願意花時間照顧當然沒問題。但如果穿過一次後就因為嫌麻煩而不再碰,那就代表它不適合現在的生活。
在忙碌的日子裡,往往「方便好穿」的衣服才最常出場。如果衣服的養護過於繁瑣,不妨重新審視它的必要性。猶豫的話,不妨再穿一次,確認自己是否真的還需要它。
4.設計不再適合
曾經很喜歡的品牌、質料和剪裁,如今穿上卻覺得「有點不合適」或「哪裡怪怪的」。
這是很自然的變化。隨著年齡、臉型或髮型不同,適合的顏色與設計也會改變。如果覺得穿上後不再契合,哪怕再喜愛,也是一個放手的信號。
5.款式重複太多
我們常常因為偏好而買了許多類似的衣服。只要都能常穿,其實沒問題。但如果每次打開衣櫥都只挑那幾件,其他幾乎沒機會出場,那麼就可以考慮精簡。
留下最喜歡、最常穿的1至2件,其餘重複或狀況較差的衣服,就可以果斷放手。這樣一來,日常搭配會變得更輕鬆。
「是否適合現在的自己」才是關鍵
以上5點的共通核心,就是「是否符合現在的自己」。不要因為過去的回憶,或「總有一天會穿到」的想像而留下來,而是以「當下真正需要」為基準。
「衣服很多卻覺得沒有衣服可穿」往往就是因為衣櫥裡塞滿了不再適合的衣物。當你猶豫時,試著穿上並站在鏡子前,觀察自己的心情。如果能讓你感到愉快、自信,那就是值得留下的衣服;否則,就應該放手。
推薦文章
-
嘉義女大生瞞父母懷胎10月 宿舍產子欲丟醫院騙「撿棄嬰」
-
【Podcast】Ep35.「遺忘,或許也是一種美好」年輕導演安德森把藝術帶給失智症家庭
-
3個孝順女兒常帶孫返鄉探親 退休夫妻「開心又沈重」忍耐十年後編謊回絕
-
跨世代照顧者對談 林靜芸:面對失智,留下有力量的回憶
-
能量飲提神?醫師:恐愈喝愈累!4招改善長期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