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種植蔬菜該多久澆一次水?何時是最佳時間?給多少水量?
不少人喜歡在自家後院裡,又或在盆子種植蔬菜,既可觀賞也可有收成,然而最讓人苦惱的就是澆水問題,那就是何時澆水及澆多少水,當中的確很有學問。
一般而言,蔬菜平均含有80%到90%的水分,這意味著它們需要充足的水份。可是這往往因為擔心水份不足,而帶來一個澆水太多的結果。
那麼到底要幾天澆一次水?每天要澆水多少呢?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雖然每星期給菜園澆水3次是一般規則,但某些蔬菜可能需要不同的灌溉時間表。具體來說,幼苗比接近收成的蔬菜,需要更頻繁澆水。
蔬菜的種植可在盆子或種到土地上。若是種在盆子裡,無論是自己澆水還是降雨,蔬菜平均每星期約需1英吋的水;若然種到地上,只需要遵循一個原則即可,就是在泥土微乾時才澆水。
有些土壤可能含沙量高,又或種植後天氣炎熱多風,這都容易令泥土乾燥,這時可能需要每天澆水2到3次。但記得每次澆水都是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原則,切勿澆水過度。
種子在土地發芽或幼苗長成後,一般每星期澆水3次左右。注意要減少深度澆水次數,這可讓菜根長得更深更強壯。澆水時要使用輕柔的水流,避免沖走土壤。
在將幼苗從室內盆栽移植到戶外花園種地後,應在菜苗種植處,直接澆透幾英寸深的土壤,密切注意幼苗的生長情況,這時澆水的目的還是保持土壤濕潤,故此不要澆透,否則隨時會使蔬菜給淹浸爛掉。
蔬菜被淹死或爛根,通常就是因為土壤的水分過分飽和,根部無法呼吸,導致根部窒息而死。
水澆多了後,蔬菜一般會出現徒長,莖瘋狂長,更會出現葉片發黃。很多人誤以為葉黃是缺肥所致,其實在幼苗期,很少會有缺肥的情況發生,多半都是水太多所致。
上述都是種菜的基本原則,同時因應蔬菜品種的不同,澆水也要注意。
例如豇豆、地瓜和洋蔥,都不需要頻繁澆水。種豇豆只需每隔1到2星期為植株澆一次深水,深度約6英吋。地瓜盡量每5到7天澆一次水,每次深度澆水量約1吋。西蘭花需要更多的水,每星期澆水1到2英吋。四季豆的情況類似,每星期最多需要澆水5公分。
給蔬菜澆水的最佳時間,就是避免在陽光直射之時,因為這容易令水份蒸發,造成吸水量變得不夠,故此最好是在上午及黃昏。
推薦文章
-
日本癌症專家公開每天必吃「抗癌飲食」一日三餐最佳組合解析
-
吃水果可降低胰臟癌風險?日研究:少了一壞習慣的族群更顯著
-
切面變黑高麗菜其實還能吃 資深蔬果商:5種情況才真正該丟掉
-
吃粽怕血糖飆?營養師教自製「蔬菜菇菇粽」,吃之前喝一飲料更安心
-
「先吃菜後吃肉」的飲食順序被推翻了?營養師曝降血糖更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