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健保保費的大漏洞!
【編者按】非常高興因為一個多月前陳榮基教授提出,醫界應該正視濫用高科技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而引起一共三篇有關健保政策的「使用者付費」、「定率制」、「部分負擔」的改革構想(2/24、2/26、2/28)。想不到,這竟然引發另ㄧ位讀者來信,指出健保應進一步重新審核長期定居國外,但享用健保的種種偏頗常理之現象。我們非常慶幸能得到一位從醫學院畢業五十年來一直定居美國的退休醫師以客觀明理的立場,給予正面的回應。更難得的是目前正為「武漢肺炎」人仰馬翻的健保署李署長居然親自撰文給予各種寶貴的數據,而提出可行的漸進修法。這是「醫病平台」自從2016年開辦以來,最讓編輯團隊感到成就感的片刻。希望這呼籲能得到國人更深入積極地探討,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政策得以開源節流、永續發展。
台灣健保制度的好處,我想全國人民都感受到了——價格低廉、服務周到,世界難尋。但是付少少保費就有近乎吃到飽的醫療,造成連年虧損,黑洞越來越大。病人要負擔的成本低廉,造成許多人有一病多看,甚至有逛醫院的習慣;台灣人口老化,慢性病患者也越來越多,洗腎加上其他藥費也使得健保支出不斷增加;不必要的重複醫療檢查更是深受許多醫師與病人的喜愛,醫師只需花幾秒開單省事,還能獲得病人的感激,醫院也可以領取健保點數。
日前看到有醫師提出應該把目前的部分負擔定額制,改回原設計的定率制,利用提高部分負擔降低重複檢查的浪費,同時落實轉診制度,讓民眾不要小問題就跑到醫學中心看診,我相信政府需要加緊腳步考慮該如何執行。
通常有不尋常事件發生時,更容易暴露出弱點;新冠肺炎放大了健保存在已久、不合理、待改善的問題。因此近日有立委提出應修改「全民健保法」,主要針對一年未在台住滿183天、無法提出收入證明、沒有繳稅紀錄者,新增健保被保險人「第七類」。若法案通過,部分現在只要繳交健保最低保費每月749元的人士,修法成功後,健保費最高將調升至每月12002元。
雖然有人直言這是為特定地區、特定人士量身打造的法案,但除了在中國生活卻回台灣看病的人外,旅居其他國家的僑民也有一樣的問題。全民健保的本質是社會保險,目地是讓台灣人民不論貧富都可獲得有品質的醫療服務,所以跟稅收一樣,都有點「劫富濟貧」的成分。以現行「第六類」的地區人口為例,他們可能因為沒有工作,所以原本1249元的保險費有40%由中央政府負擔,因此才只需繳納749元的保費。出國六個月還可以申請停保,返國後復保就可以繼續享有健保醫療。有人認為這只是保險,所以有繳費的人就應該可以使用,那麼政府補貼的部分又要怎麼說呢?這還不包括健保局所有的行政、人事費用,都是納稅人在支付。
以我認識的人為例,有些旅居國外持有多國護照的人,可能一輩子沒有在台灣繳過稅,出國念書後就在國外定居,發現國民年金很划算才回台灣申請復籍,辦了身分證,即可繳交最低的費用而擁有補助的健保,回到居住國家前還可以辦理停保。749元對部分民眾可能還是太大的負擔,但對這些旅居國外者實在划算。他們身體不舒服需要治療時,就回台訪友,順便逛醫院詢問不同醫師的建議,搭飛機來回加上手術的費用還比在國外治療低廉。當然也有更多定居在在國外的朋友,回台剛好遇到狀況才就醫,而不是特別回來占健保的便宜;甚至有些人就直接自費看診。但我相信前者不會只是偶發的個案,這些在國外擁有高薪,但對台灣卻沒有貢獻的僑民或外籍人士,長期下來也加重了健保的負擔,所以應該趁修法時一併討論。
健保跟自然資源一樣有固定的總量,如果光靠宣導珍惜健保的效果不足,那政府就需要另一套防小人的方法,保護大部分規矩的國民,使用者付費,大家都負擔相對合理的費用,健保才能繼續下去。
推薦文章
-
🎧|急診壅塞恐延遲治療?「野戰急診室」概念將列入急救指引
-
多發性骨髓瘤指引將出爐 盼補治療缺口
-
羅盛典/健保、商保 如何共譜健康保障協奏曲?
-
健保點值滑落陷道德困境,致罕病「極弱勢團體」遭排擠
-
有公司團保,可以不用再買個人保險嗎?理財顧問分析買保險3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