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童白內障 長庚醫救回視力
15歲的史瓦帝尼(Eswatini)少年小清(化名),個性內向害羞、學習困難,發現是視力問題引起。在長庚義診團協助下,來台接受檢查與治療。術後一個月,雙眼裸視視力大幅提升,已能清楚閱讀黑板文字,變得愛笑又有自信。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孫啟欽表示,今年2月中至非洲史瓦帝尼義診時,在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發現這個特別的個案,「小清個性內向不敢社交,一看他的病歷是先天性白內障,直覺與孩子眼睛有關。」
孫啟欽指出,初步檢查小清的裸視僅約0.1,無法清楚辨識遠方物體,也看不見黑板內容,嚴重影響學習。他返台後與企業界善心人士及長庚醫療團隊協調資源,4月3日安排少年來台接受治療。經高階檢查發現,小清的雙眼曾植入人工水晶體,但右眼合併500度遠視與700度散光,左眼則有嚴重虹膜沾黏與後囊混濁。
「他的視力受損,可能是植入的人工水晶體位移所造成,衍生遠視、散光,其原因已經不可考,重點是盡快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與玻璃體切除手術。」孫啟欽說,小清的左眼因人工水晶體問題併虹膜沾黏,將來會致角膜水腫、眼壓升高,將變成青光眼甚至失明。
基隆長庚整合角膜科與視網膜科組成跨專科醫療團隊,分別針對白內障、虹膜沾黏、遠視、散光等問題處理。歷時約2小時的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與玻璃體切除手術,成功解除左眼虹膜沾黏。右眼則進行準分子雷射屈光手術(PRK)矯正遠視與散光問題,手術約10分鐘完成。
手術後,小清的雙眼裸視視力大幅提升,目前穩定可達0.5至0.7,能清楚看到黑板的字。「裸視0.5的概念,是日常生活95%都沒問題,年輕人恢復快,估計他的視力還會再進步。」孫啟欽表示,小清的視力已經從「世界是模糊的一片,變成看得清楚眼前所有人,祝福他未來光明。」
「非常謝謝孫醫師,還有幫助我的人。」小清用中文道出感謝,他表示,在史瓦帝尼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學習中文時,非常喜歡武術,但是練習各種動作時經常跌倒,跟視線模糊有關。視力恢復之後,他非常興奮,「看電視不用再往前靠近,黑板上的字也終於看得見。」
推薦文章
-
眼皮下垂、難吞口水可能是肌無力,嚴重可能影響吞嚥、呼吸!醫警告好發「這些族群」
-
陽光行動/偏鄉醫療減碳排 視訊看診+AI輔助
-
胡蘿蔔可以生吃嗎?如何去除生味?小心跟「3食材」放一起會變苦
-
眼睛按摩操恐傷害眼球 修復疲勞閉眼和熱敷最好
-
醫病平台/從陰霾走向光明:一位高齡女性與家人共創幸福的心智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