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很「傷心」!心血管病患染疫,恐增死亡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師發現,中風、心肌梗塞等病例較以往增加且疾病程度也較為嚴重,甚至因急性心肌梗塞而導致到院前呼吸心跳停止的病患,也較以往增加約2倍。為預防心肌梗塞再復發,醫師建議應持續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若擔心出血風險,可由醫師評估採取「降階」治療。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黃少嵩表示,新冠病毒會攻擊心臟肌肉,造成心肌炎及心臟衰竭,也會引發體內血小板活化或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栓風險增加,尤其本身為慢性病患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同時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風險將更為提高。歐美的研究也發現,新冠病毒嚴重威脅心血管疾病患者,且病毒對心血管具有殺傷力,不容忽視。
此外,疫情期間,有些患者即使出現胸悶、胸痛或氣促等情形,卻因怕感染新冠病毒而不敢至醫院門診或急診檢查,往往拖至症狀嚴重無法緩解時才選擇就醫治療,導致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時病況已相對嚴重。以台北榮總為例,以往一個月內因急性心肌梗塞造成到院前呼吸心跳停止個案約1到2例,今年5、6月疫情爆發後,一個月內竟平均有4例,增加約2倍。
黃少嵩表示,抗血小板藥物是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標準治療藥物之一,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及歐洲心臟病學會治療指引」建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若非高出血風險,應接受12個月的雙重、也就是兩種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不過,研究分析也發現,東方人使用此療法後的出血風險相較西方人高。
對於出血風險較高的族群,可經醫師評估後採用「降階」治療,例如前三個月先併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三個月後改為僅服用單一種、較強效的抗血小板藥物,不僅減少血栓風險,也能降低出血機率;另一種方式為前一個月併用較強效的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一個月後再改為併用不強效的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另外,若感染新冠病毒且同時合併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的患者,治療方式與一般治療方式並無太大不同,但仍需依醫師指示用藥使用。
此外,已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也應妥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以避免心肌梗塞再復發,例如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應控制在7%以下、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膽固醇應控制在70 mg/dl以下,且抽菸的患者應戒煙等,以減少冠狀動脈血管再阻塞。
MAT-TW-2100737-1.0-10/2021
推薦文章
-
冬令進補「穩糖秘技」!醫推「3原則 4選擇」,營養沒煩惱!
-
冷氣團來襲低溫恐跌破10度 譚敦慈:保暖身體這3處最重要
-
氣溫、體感溫度都會影響心血管疾病患!天冷又下雨 3大風險族群少出門
-
頭低於心臟蹲下撿東西易引發主動脈剝離?醫曝它才是真正危險因子
-
糖尿病重擔/年齡分佈兩極化 黃建寧: 疾病管理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