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顛覆運動迷思!每天3分鐘就夠,家務、散步也能護心
擔心心臟健康,卻苦於沒時間運動?新的研究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即使只是每天短短三分鐘的適度活動,也能有效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整體心血管健康。
日常小動作,也能守護心臟
許多看似不起眼的活動——像是準備餐點、打掃房間、修剪草坪、園藝或在家中快速走動——隨著年齡增長常會逐漸減少,但這些「偶然體力活動」其實對心臟有深遠影響。
近期發表於《循環》(Circulation)期刊的研究指出,即使這些活動並非正式運動的一部分,它們仍然算作有益的身體活動,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
科學證實:少量活動,大大有益
為了深入探討日常小活動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研究團隊追蹤了超過24,000名平均年齡為62歲、自認不運動的成年人,利用腕戴式加速度計連續監測他們至少七天的活動情況。
結果發現:
1.中等程度的偶然活動頻率越高,罹患心臟病或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就越低。
2.健康效益呈現L形曲線:在活動量較少時,增量帶來的健康好處特別明顯,達到一定程度後逐漸趨於平緩。
不同強度的活動對心臟健康的影響
研究人員進一步比較不同強度的活動對心臟健康的影響,驚人的結果顯示:
1分鐘的高強度活動(如跑步、快速騎自行車)
約3分鐘的中強度活動(如劇烈家務:吸塵、擦地、園藝)
35~48分鐘的低強度活動(如悠閒散步或輕鬆家事)
三者所帶來的心血管益處相當!
將運動融入日常,輕鬆降心臟病風險
研究團隊總結:「我們的研究支持將中高強度體力活動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作為預防策略,為更多人提供了可行且容易持續的護心選擇。」
也就是說,即便無法每天安排正式運動,只要在生活中多動一動,積極參與日常家務、小步快走、短暫提速,就能有效降低心臟病發作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
.「這些日常行為」等於在吃喝塑膠!恐釀失智、中風、內分泌失調 喝瓶裝水、紙杯熱飲都中.胸痛別忽略,恐是心臟病、中風警訊,最新研究:飲食中含6食物,可降猝死風險
推薦文章
-
阿茲海默症2新藥要價逾150萬 用藥資格須過4關卡
-
失智症高風險族群 可抽血檢查
-
【Podcast】Ep28.擔心家中長輩失智,這樣做建立延緩失智的生活
-
醫病平台/從陰霾走向光明:一位高齡女性與家人共創幸福的心智旅程
-
糖尿病友控血糖 才能避免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