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猝死原因多與心血管有關 醫授3步驟防範:優先調整體重
●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猝死以心源性最常見● 久坐、熬夜,弄壞年輕人心血管
● 無法調整生活作息,每3年做1次檢查
別以為年輕人「凍頭好」可以連續熬夜、喝酒、打牌,恐陷入猝死危機。台灣常見猝死原因,多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以心肌梗塞、腦中風、肺栓塞最多。長輩發生心血管疾病,多因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引起;年輕族群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以肥胖、久坐、熬夜為多。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表示,導致猝死的原因,可分為「心源性」與「非心源性」,高達八成都與心血管有關。心源性猝死,像心律不整、急性心衰竭、心肌梗塞、冠心症、心臟停頓等;非心源性猝死,像腦阻塞、腦出血、肺阻塞、呼吸道疾病等。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其中有五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張釗監說,心血管疾病不是高齡者專屬的疾病,近年已呈年輕化趨勢,甚至20多歲就罹患心血管疾病,暗藏猝死風險。
年輕人心血管出問題主要原因,包括肥胖、熬夜、久坐、抽菸等,都與生活型態不佳有關。根據2017年到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19歲以上成人,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逐年增高,男性體脂肪大於等於25%多達80.65%、女性體脂肪大於等於30%多達91.77%。張釗監指出,體脂肪過高對於心血管都是沈重的負擔,長久下來會讓血管彈性變差,增加血管破裂或產生斑塊的機率,進而引爆心肌梗塞、腦中風機率增高。
久坐不動易減少水分攝取,體內水分不足,血液循環會變差,使血管提早老化,變得脆弱。熬夜會讓自律神經失調,促使交感神經亢奮,引發血管痙攣。張釗監表示,血管最怕過度緊縮、過度放鬆,像是溫差大,常讓心血管疾病患者受不了,血壓突然上升,可能造成血管破裂或栓塞。
現代人因工作型態關係,久坐幾乎成為常態,張釗監建議,工作期間可調鬧鐘,每50分鐘起身一次,活絡筋骨5到10分鐘;午休時可以散步20到30分鐘,增加活動時間;定時補充水分,每人每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的水,盡可能喝水充足。
不少研究指出,睡不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更何況是熬夜。張釗監說,成人每天至少應睡七小時,若是睡眠不足或睡不好,血壓易提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若有睡不好狀況,建議睡前二小時做一些運動,或喝溫熱飲品幫助入眠,不過睡前別喝過量的水分,避免睡覺時為了排尿影響睡眠品質。
平時的運動習慣,每周至少二到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有助血液循環,避免肥胖、久坐,體力消耗量大也能幫助睡眠。張釗監建議,30歲以上的年輕人,每三年做一次健康檢查,5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可一併針對心血管做檢查,如心電圖、運動超音波、運動心電圖等。
年輕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就能降低猝死的可能,建議優先調整體重,有以下三步驟:
第一步:先了解自己的體脂肪,認識自己的BMI,即體重除以身高,依照自己的活動量,計算每天攝取的熱量。第二步:多喝水、多吃蔬果,減少喝含糖飲料、過度加工食物等。
第三步:增加體能活動消耗,體重過重者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同時消耗200大卡,每周可減重0.5公斤。
推薦文章
-
「海上烏金」烏魚全身是寶,這樣烹調去油脂!膽固醇高可以吃烏魚子嗎?
-
天冷陰莖縮小是短期現象,但會造成勃起困難嗎?泌尿科醫師解析
-
扁平足「穿這1種鞋」恐反釀足底筋膜炎!醫教挑選注意事項
-
不吃主食、專挑無蔗糖成份血糖還是失控?營養師破除控糖5大錯誤觀念
-
前警政署長猝逝…冷熱交替好發心血管疾病 醫揭發病前有一重要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