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真心臟瓣膜手術不順利等移植 瓣膜出問題有5症狀
心臟裡有四個瓣膜,分別鎮守在心臟四個腔室的出口,隨著瓣膜的開與合,讓血液流往正確的方向,只向前走,永遠不回頭。但假如瓣膜出問題,無法好好的打開或關閉,心臟裡的血流有的像前,有的往後,就會被打亂。
要講解心臟瓣膜疾病前,讓我們先將回憶拉到國中生物一下,還記得血液的流向嗎?血液從大血管回到心臟時會注入左右「心房」,血液注滿心房後,準備流往心室,這時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簡稱房室瓣,共有兩個,左右分別為二尖瓣與三尖瓣)會打開,讓心房血液往心室流動。
而血液漸漸蓄積於心室內後,就輪到心室收縮把血液擠向大血管了!心室收縮時,心室與大血管之間的瓣膜(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會打開,讓心室擠壓血液送往大血管,同時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二尖瓣與三尖瓣)會關閉,以免血液逆流回到心房。
最後,心室結束收縮開始放鬆之際,就輪到主動脈瓣與肺動脈瓣關閉,血液就不會流回心室內。
在每一次的心跳之間,都會重複這個模式。讓血液於心臟、肺臟、與身體之間優雅穿梭著。你瞧!人體是不是很奧妙呢?
不過,萬一奧妙的瓣膜出問題的話,這一切就不會運行的如此美好。
瓣膜出問題,主要可以用以下方式呈現:
● 瓣膜脫垂:該關閉的瓣膜沒有關緊,部分血液因而往回流,無法全力向前流。這樣一來身體能獲得的循環血液就變少了,而心臟也得做工做的更努力才能彌補這個缺失。
● 瓣膜狹窄:瓣膜變厚變硬,還可能融合在一起。因此瓣膜該打開時無法張的夠大,能通過的血流就變少了。心臟因此要很費力,才能擠壓血液通過這小小的瓣膜開口。患者可能因此而心衰竭。
瓣膜出問題,通常不會讓患者馬上感到不適,許多瓣膜疾病是醫師聽診時意外發現心臟雜音而診斷的。
經過幾年後,患者可能會有症狀,然而症狀的嚴重程度也不一定與瓣膜疾病的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
● 活動或躺下時感到喘不過氣,睡覺時需在頭側墊高幾顆枕頭才不喘。
● 面對日常生活感到疲憊、頭暈,常快要昏倒,或真的突然昏倒。
● 腳踝與腳底腫脹
● 胸部有緊縮感
● 覺得心臟亂跳
哪些人比較容易得到瓣膜疾病呢?
有些患者是先天性的心臟病,這較容易影響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可能問題出在瓣膜的大小不對勁或瓣膜間接合沒對好。例如,一般來說主動脈瓣有三片瓣葉,但有些人先天主動脈瓣的瓣葉變成只有兩片。這時就有可能打開時開不全,關閉時關不緊,耗損速度快。
也有部分患者是後來才罹患的心臟瓣膜疾病的,這通常是因為感染或其他疾病影響了瓣膜的結構所造成。像瓣膜本身會鈣化、纖維化,瓣膜環變得太寬,或在瓣葉下支撐的腱索及乳頭肌伸長或斷裂等等,都會影響瓣膜的開合。
過去沒有抗生素的年代,無法治療鏈球菌等細菌造成的反覆感染,小孩染上後就算喉嚨感染痊癒了,心臟瓣膜卻繼續發炎,結構改變,我們稱為風濕性心臟病。這樣的瓣膜受損會增加患者心律不整與心臟衰竭的可能,但常在罹患風濕熱數十年後才出現症狀。
二尖瓣脫垂,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盛行率大約是全人口的1%至2%之間。
二尖瓣(又稱為僧帽瓣)位在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若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應該要關閉,避免血液回流到左心房。而在二尖瓣脫垂的狀況下,瓣膜組織異常變長,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脫垂入左心房,血液容易逆流回到左心房內。
除了二尖瓣脫垂之外,其餘年紀大、心肌症、影響心臟的感染疾病(例如梅毒)、曾經心肌梗塞或心臟病發作、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也都會增加罹患瓣膜疾病的機會。
通常醫師替患者做身體檢查時,若發現患者有心雜音(代表血流經過了狹窄的瓣膜或血液逆流),可能會懷疑瓣膜疾病。醫師會安排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胸部X光等檢查評估。
由於心臟瓣膜疾病會打亂血流正常該有的方向,增加心臟負擔,因此容易讓患者產生血塊、中風,並有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的危險。所以並不是個能放著不管的疾病!談到治療,醫師主要看患者瓣膜損傷的嚴重程度與症狀的輕重來決定治療方式。
有些症狀不嚴重的可以靠著吃藥與調整生活習慣來增進生活品質,但若瓣膜損壞嚴重或心臟的負擔太大,要考慮手術。
手術可以是修補瓣膜,像是分開已經融合的瓣膜,或讓鬆開脫垂的瓣膜再關緊一點。當瓣膜狀況無法修補時,就要考慮置換瓣膜。從哪來一個新的瓣膜呢?來源可能是來自牛、豬組職的生物瓣膜或金屬製成的人工瓣膜。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比較短,可能於較短的時間內就要重新手術。而選擇人工金屬瓣膜之後,則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血栓卡住。目前這些手術方式除了打開胸腔去做修補置換之外,也可能可經由導管方式完成。要與醫師好好溝通想要或適合用哪一種手術進行!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推薦文章
-
冷氣團來襲低溫恐跌破10度 譚敦慈:保暖身體這3處最重要
-
氣溫、體感溫度都會影響心血管疾病患!天冷又下雨 3大風險族群少出門
-
頭低於心臟蹲下撿東西易引發主動脈剝離?醫曝它才是真正危險因子
-
咳嗽原因百百種,最怕肺有事!肺部保養避這些環境汙染暴露
-
40歲男聚會心梗猝死…急診醫嘆「錯失兩次活命機會」籲學2招救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