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愈健康,反而猝死機率較高?醫師分析原因
藝人高以翔昨(27日)在大陸錄製節目昏倒後猝死,醫院宣布死因為「心源性猝死」,35歲的年輕生命驟逝,令許多人慨歎嘆萬千,而高以翔經紀公司老闆丘秀珠也相當錯愕表示,高以翔前陣子才剛做了體能檢查,身體狀況一直都很好,沒想到卻突然猝逝。
事實上,我們可能都曾聽過身邊親人朋友同事等,平常身體都很健康,卻突然傳出猝死消息。當然猝死的原因很多種,而在心血管方面,開業心臟外科醫師甘宗本就曾於節目《醫師好辣》指出,造成猝死的心臟病,大概有一半是沒有病史的。甘宗本回憶還在當住院醫師時,老師跟他說的,若一個健康的人他的心臟完全沒有缺血過,某天突然一條血管堵住了,三條血管堵一條,就像椅子三隻腳少一隻腳,一定要跌倒的!反觀那些老病號長期在堵塞,心導管做好幾次、支架放好幾支,他們已經習慣於缺血,甚至已經產生側支循環,這些側支循環反而較能讓他維持生命,這類病人反而猝死的機率不高。醫師進一步指出,這種情形如果發生過1次、2次後,確實耐受性會比較好。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蕭成儀昨日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二大類,一為心血管疾病、多重慢性疾病的患者,又以心血管疾病為最大宗;二為先天心律不整患者,這類患者常發病後才被察覺。而年輕型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多數都不曉得自己有心臟疾病,特別是先天性心律不整患者,幾乎都是曾經發病過才知道自己有心律不整情況。
推薦文章
-
維他命B群因為是水溶性就沒風險嗎?教授告訴你並非如此
-
26歲工程師「硬不起來」 醫:勃起功能障礙年輕化
-
改善衰老時間和生活質量 專家揭4種科學支持方法有助健康長壽
-
長期被忽略的平價好食物!醫推薦3個「超級食物」低調又健康
-
陳亮恭/慢性病防治 應走向動態、長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