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難控制?醫師教調整5生活習慣,風險大降
所謂「生活形態的調整」(Lifestyle modification),指的是依照以下表格所述,改善並降低那些會造成高血壓風險的因子。
一、遠離菸害
不管是一手菸或二手菸都要盡量避免,兩者的風險都差不多,尤其若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會以倍數增加。文獻上提醒,癮君子若希望有效降低吸菸造成的傷害,「戒菸五年」是個重要的指標,戒菸五年後,幾乎可以與正常人同等視之。
二、好好控制高血脂與糖尿病
這點不用多言,疾病愈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愈高。
三、維持適當體重
文獻研究顯示,體重過重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這點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保險公司理賠資料已見端倪,若以近年流行的BMI數據來看待何謂「適當體重」,臨界點就是BMI不能超過 25 kg/m2。
四、保持適度的運動
多年研究已證實,運動可以降低血壓、延長壽命,舊版《高血壓臨床指引》對此只有帶過,但《二○一七新版高血壓臨床指引》已提出明確的建議,對於運動的形式以及運動量,也都有一套能夠依循的準則。
五、健康的飲食模式
何謂「不健康飲食」,由於牽連甚廣,文獻無法詳盡交待,但清楚建議了什麼是健康而且能降低血壓的飲食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得舒飲食」 與飲酒「每日標準量」,讀者可以仔細閱讀做為參考。
關於作者
蘇上豪/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熱衷寫作,一手執刀,一手提筆,專攻最困難的心臟外科,以及最需才情的長篇小說與科普散文。
2010年起,陸續於PanSci泛科學、UDN元氣網、健康兩點靈、東網等媒體發表各式醫療史故事。
2016年以《暗黑醫療史》榮獲金鼎獎殊榮,《開膛史》、《鐵與血之歌》名列博客來科普類「年度百大」前茅,《國姓爺的寶藏》則獲選為臺中市文化局「臺中之書」、《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小說。
另著有《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小說《DNA的惡力》等。
推薦文章
-
性早熟造成骨齡超前?醫:肥胖也會造成骨齡暴衝、縮短長高時間!
-
怕便祕芭樂不敢連籽吃?營養師揭芭樂籽「4大意想不到好處」 還能幫助減肥
-
老年人最怕跌!3步驟預防,練「起坐動作」訓練肌力
-
50歲大腦衰退前超前部署 「8習慣」趁早養成降中風、失智風險
-
維他命B群因為是水溶性就沒風險嗎?教授告訴你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