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有5大主因 2現象出現超過2週可能就是大腸癌!

常春月刊 常春月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你多久沒排便,還是大便較硬、較乾或是排便時會痛?「醫師,我大不出來怎麼辦?」有些人因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導致兩天沒排便,或是糞便呈顆粒狀,這就是便秘嗎?其實不然!

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  即屬有便祕現象

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提及,臨床上對便秘的定義,主要是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就是有便秘現象,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例如:便形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可能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通常不會稱為便秘。

此外,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這都歸類在「排便不順」,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tenesmus)。孫文俊強調,有這種現象者反而要提高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也可能引發排便不順,若伴隨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2週,最好趕快就醫檢查。

便秘有5大主因 逾八成的輕症便秘者

除了受到先天性臟器結構的影響,孫文俊指出,便秘的5大主因包括:

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

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

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

5.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

食藥署提醒,便秘是良性病症,只要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再配合每天運動,超過八成的輕症便秘者,都能獲得改善。

常用瀉藥或浣腸劑解決便秘困擾 長期下來恐有成癮風險

不過,有些追求「速成」的人,或容易有便秘困擾的年長者,往往會先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秘問題,卻忽略便利之下可能隱藏的風險。

孫文俊說明,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其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直腸受傷或穿孔;有些瀉藥是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促進排便,所以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

孫文俊醫師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可以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可腳踏10~15公分的小板凳或是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但有不適症狀,還是應到醫院尋求醫師診治,以利提供專業的建議。

延伸閱讀:
多吃蔬果還便秘?服用6種藥物也可能讓你「嗯」不出來
長期靠瀉藥解便秘會成癮! 想順利嗯出來,要多做這3件事

常春月刊

《常春月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一直以讀者信賴的家庭醫師自詡,內容由

便秘 排便 運動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