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慢性腎臟病 醫師推低蛋白飲食
「針對慢性腎臟病患,低蛋白飲食比藥物治療更有效!」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理事長姜至剛28日表示,低蛋白飲食是指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量0.6至0.8公克,適量攝取肉、魚、奶、蛋等高生物價蛋白質的食物。
姜至剛說明,低蛋白飲食藉由適量攝取高優質蛋白質食物,減少低生物價蛋白質食物如五穀類、乾豆類等食用,以減少尿素氮產生。然而低蛋白飲食常讓患者擔心熱量不足,姜至剛提到,可選低氮澱粉及好油,如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來補充熱量。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表示,根據臨床經驗與調查,許多腎臟病病友進行低蛋白飲食時,有近15%的病友面臨營養不良的問題,這種現象被稱為「蛋白質熱量耗損」,讓病友與家屬時常傷透腦筋。他也提供病友蛋白質攝取量計算公式:每日蛋白質需求量(公克)=體重X每日蛋白質建議量公克/公斤體重。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祕書長吳苡璉指出,慢性腎臟病友要控制一天蛋白質攝取的克數,但最困擾是不知道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質?份數又該如何計算?她建議將六大類食物一份的量拍出來,病友便能迅速找到替換食物。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營養師麥庭威也提醒,腎病友需要注意的營養不只蛋白質,也要控管鉀的攝取量。
推薦文章
-
一天兩餐跟一天六餐,哪個更健康?研究揭曉:血糖、體重、脂肪肝都降了!
-
75歲醫得糖尿病逾二十年 痛改一飲食習慣「告別藥物」還更年輕健康
-
「小滿」開始濕熱,常見3大不適症狀!先健脾胃才能去濕防中暑
-
女子嘆「每天慢跑5公里」還是氣虛容易累 被揪一盲點:太堅持反而做錯了
-
他腹脹暴瘦20公斤 腫瘤引發腸套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