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空汙相關嗎?為何中南部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多

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男女人數變化、109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用藥情形 製表/元氣周報

異位性皮膚炎多半好發於嬰幼兒時期,成年後大部分會緩解,但仍有部分成人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

八成會在五、六歲以前發作,成年後比率約剩二成。

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約八成會在五、六歲以前發作,到成年後比率約剩二成。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小兒科常見的三種過敏疾病,即是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時間最早,與健保資料符合。

朱宮瑤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具有過敏體質,年紀漸大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性疾病。蘇軏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愈嚴重,後續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機率也上升。統計顯示,兩歲以前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有一半機率後續會出現氣喘,多半與遺傳、環境過敏原暴露及致敏化有關。

健保統計女多於男,但臨床觀察男女人數相當。

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異位性皮膚炎女性就診人數20萬1374人,男性為17萬1152人,女性多出3萬多人。蘇軏表示,以文獻及教科書記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男女比例相當,但國外部分研究顯示,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以女性較多。但他認為,依不同國家、時間及對象、年齡等,流行病學結果不盡相同。

朱宮瑤表示,雖然健保統計數據女性求診患者大於男性,但臨床上觀察起來男女求診人數沒有太大差異。不過,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之一是「癢」及「搔抓」,是否女性較在意或難忍受而選擇就醫,仍有待更多研究做討論。

前三名都在診所,極重度患者併發感染,才需至大醫院。

異位性皮膚炎109年門診量統計,前三名都是皮膚科診所,分別為蔣富強皮膚科2萬3068件、蔡皮膚科診所1萬3247件、戴昌隆診所1萬665件,比台大醫院、林口長庚等醫學中心都多。

蘇軏指出,在診所就診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況大多介於輕度到中度,經過治療後,大多有良好的預後,僅有少部分極重度患者,或者是病況複雜像是併發細菌或病毒感染,需至大醫院進一步檢查、住院治療。

朱宮瑤表示,目前健保推行分級醫療,輕症患者可先到診所,除非很嚴重才到大醫院,是合理的,但每個患者對於「疾病嚴重」定義不同,所以醫院也會有輕中重不同等級的病人,不論病人選擇何處就醫,建議規律治療,以免導致疾病斷斷續續,治療效果不佳,也可能會惡化。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為遺傳,患者從小與疾病相處,很清楚發作時如何「應付」。朱宮瑤觀察,大人復發時部位不大、偶爾癢,可能自行買藥擦,但孩子復發狀況多半嚴重、且奇癢難耐,爸媽心疼孩子受苦,多半會立即帶孩子就醫。

蘇軏指出,長時間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的患者多半有處理經驗,有能力快速找出復發原因,像是天氣轉換造成皮膚忽然變得乾燥容易起疹子,便會增加乳液塗抹頻率來應對。

中南部患者多,與空汙、人口組成與就醫習慣有關。

109年異位性皮膚炎各層級院所門診件數,縣市排序依序為台中、台北、新北、高雄、桃園、台南、彰化、雲林。若用人口佔比計算,排序則為台北5.41%、台中4.99%、雲林4.98%、高雄3.98%、新北3.43%、彰化3.23%,台南2.92%,桃園2.48%。

蘇軏表示,過敏原包括飲食及環境物質,不管吸入、食入或接觸皮膚,都可能讓皮膚炎惡化。國外曾做過空氣汙染與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及嚴重程度相關研究,確實是有關聯性,但很難直接將健保數據中患者人數的南北差異單純歸因於空氣汙染,因汙染源與各地風向、地形及季節有關,且不同縣市人口組成、男女比率及就醫習慣也不同,需更多數據綜合判定。

抗組織胺止癢用藥量第一,外用類固醇是治療主力。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用藥,109年第一名為抗組織胺,第二名是類固醇,第三名為抗生素。蘇軏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主力治療是外用類固醇,抗組織胺是用來止癢、抗生素是避免傷口感染,三種都是常用藥品,患者使用後大多效果良好。不過在解讀上述資料需要注意藥物的單位不同,舉例來說,若開七天份用藥,類固醇藥膏可能只需要一條,但抗組織胺藥丸早晚各一顆就要用到14顆。

朱宮瑤指出,有些患者使用抗組織胺效果不佳,或無法照光,抑或吃類固醇產生嚴重副作用,台灣目前可選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JAK抑制劑等藥物,不過健保是有條件給付生物製劑,需配合治療一段時間仍無法改善才能申請,若病患無法等待,就須自費使用,可與醫師討論如何搭配使用效果最佳。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日隨報附贈,12版版版

異位性皮膚炎 抗組織胺 類固醇 空汙 健保大數據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