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病毒勤洗手卻引發皮膚炎?WHO教你3招緩解不適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勤洗手是防疫的不二法門,但有些人頻繁洗手卻容易有皮膚不適的問題,該怎麼辦?世界衛生組織指引指出,這在醫護人員很常見,洗手引發的皮膚問題,最常見是「刺激性接觸皮膚炎」和「過敏性接觸皮膚炎」,避免法則有三:選擇刺激性較小的清潔產品;避免增加皮膚刺激性的行為;在洗手後使用保濕護膚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引,「刺激性接觸皮膚炎」會產生、乾燥、刺激、瘙癢,甚至破皮和出血等症狀;原因是清潔品中的某些清潔或抗菌成分,容易洗掉皮膚表面的油脂層,且逐漸向皮膚深層侵蝕。尤其在乾燥的季節,這種情況會加劇,損壞皮膚。
這各種清潔品中,實驗顯示,酒精對於手部的耐受性相對較好。而碘類溶液刺激性稍高,刺激度高至低依序是氯己定、氯二甲酚、三氯沙和酒精。
至於「過敏性接觸皮膚炎」,症狀輕重不等,嚴重可能引起呼吸道窘迫等,症狀發生當下,可能是延遲性的接觸性皮膚炎,也可能立即的接觸性蕁麻疹,常常是清潔品中的香料和防腐劑引起。
如何避免洗手引發的皮膚不適,世界衛生組織指引建議:
選擇刺激性較小的清潔產品:
若肥皂會引起不適,就選擇酒精類的清潔品替代。在醫療院所等場合,沒有一件產品是零風險的,可提供多種替代產品。
避免增加皮膚刺激性的行為:
肥皂洗完手前後,沒必要再使用酒精類產品,反刺激引起皮膚炎,此外,洗完手後,在溼答答的狀態戴手套也容易引起不適。
在洗手後使用保濕護膚品:
洗手後的皮膚狀態,會因為氣候、個人膚質而有所不同,有些研究發現,皮膚較深的護士,洗手引發的不適的機率,較皮膚較淺的護士低。這類會有不適的人,可能需要額外的皮膚保濕。保濕乳和保濕霜通常包含保濕劑、脂肪和油脂,有助皮膚保溼,並補充皮膚的油質保護層。許多研究都顯示,使用保濕產品,有助緩解洗手的皮膚不適。
參考資料: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洗手分2種 肥皂洗、乾洗手哪種清潔較乾淨?
防武漢肺炎只戴口罩? 6個時候別忘了要洗手
推薦文章
-
新春健康計畫/保養視力腿力 隨時隨地練功
-
常被「靜電」電到?營養師分析可能身體6警訊 4個小撇步預防靜電產生
-
染諾羅要去急診嗎?醫給判斷指標!症狀緩解前只能喝2飲品
-
為什麼幼兒園老師不會被孩子傳染感冒?托育員揭3大習慣保持健康
-
天冷泡湯藏風險!別讓舒適變負擔 泡湯前、中、後該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