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禿找偏方 怕愈試愈禿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中和報導】
掉髮民眾習慣上網找偏方,結果越試頭髮掉越多,署立雙和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彩鳳昨天開記者會表示,最近醫院已遇到許多個案,由於毛囊被破壞,掉髮已相當嚴重,只能持續透過中醫治療來減緩掉髮速度。
李彩鳳表示,全台25歲至65歲的男性,大約有360萬名男性為了頭髮稀疏而困擾,其中圓形禿則與壓力有關,100個民眾中就有2個;根據推算,全台也有近百萬的女性為掉髮而苦惱。
李彩鳳表示,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認為毛髮的生長與氣血變化有關,落髮是「氣血虧虛」、「肝氣鬱熱」、「痰瘀阻塞」或是「肝腎不足」所致,一定要對症治療,否則只會越治越糟。
李彩鳳指出,大多數人的體質分虛寒及躁熱兩大類,虛寒體質的掉髮者,可以用補肝腎的中藥方來改善掉髮,何首烏及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六味地黃丸都是不錯的選擇。
躁熱體質者,可改採清熱降火或清熱解毒的中藥方,像是黃芩、黃連、牡丹皮及黃柏等單味中藥材,或是知柏地黃丸、清心蓮子飲等。
李彩鳳建議,民眾千萬不可以隨便聽信坊間傳言,或上網找偏方。像是大量落髮的急性期,病患通常合併有「熱」的問題,而何首烏屬於溫補藥材,吃多了只會火上加油。部分雄性禿的病患,若頭皮發油,也屬於較熱體質,也不適用何首烏。
李彩鳳說,用腦過度或太油膩的食物,都可能造成毛囊萎縮、大量掉髮。民眾應盡量放鬆心情,保持心情愉快,才是護髮之道。
推薦文章
-
月餅如熱量陷阱 勿過食可配3款茶
-
按摩2穴位、培養6個習慣 中醫陳旺全教你如何預防及延緩失智
-
50個好故事【脈動台灣 醫路前行】串聯篇1_科技整合
-
喉嚨乾、皮膚癢、便祕…秋燥體質超惱人!中醫教用這些食材補氣潤肺
-
一年逾1.3萬熟齡住院!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成高齡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