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5歲估四成聽損 三高者風險高
變老是每個人都會歷經的過程,隨著年紀,除了視力退化,也可能出現聽損,聽損與老人失智、跌倒、社交障礙等情況相關,民眾容易輕忽。
一份針對上千位年長者所做聽檢問卷分析顯示,年長者聽損問題有增高趨勢,1165位65歲以上的高齡者,失能性聽損盛行率已達40.5%,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33%,推估全台約有139萬的高齡失能性聽損人口,等同每三人中至少有一位高齡聽損者。
調查也發現,自評無聽力問題者,逾三成實際上已有失能性聽損;自覺有聽力問題的民眾中,有54.5%的人未因此就醫。重度聽損者失智風險較一般人高五倍、輕度聽損者的跌倒風險為三倍。專家建議,應將聽力篩檢納入免費健檢項目,讓超過50歲的中高齡者定期接受聽力篩檢。
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楊宗翰表示,聽力損失的原因很多,除隨年齡增長造成退化性聽損外,常暴露在高噪音環境,及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患者等,都是聽損高危險群。
楊宗翰說,聽損造成個人對環境感知的減低,影響平衡感及行走的平穩,致跌倒風險升高。聽損會造成大腦刺激減少與聽神經萎縮,使語音辨識力下降、認知功能衰退,進而誘發憂鬱、失智、甚至衰弱症等風險。
若為一般傳導性聽損及神經性聽損,可透過手術、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等改善,而老年性聽損則應及早配戴助聽器以改善聽力。楊宗翰建議民眾除定期聽力檢查,生活中如果發現常要求他人重複說話內容、總是調高電視音量、聽力突然變差或持續出現耳鳴等狀況,應盡速就醫。
推薦文章
-
陳亮恭/慢性病防治 應走向動態、長期管理
-
DBS最愛問/巴金森病長者多 深腦刺激術有風險嗎?醫:內外專家接力把關
-
預防失智必做兩件事 吃對和睡好
-
集中10小時內進食 科學實驗發現間歇性斷食有助減緩失智症
-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失智症專家邱銘章預防失智現身說法 「我戴助聽器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