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面癱」還是中風 醫:看看抬頭紋和法令紋在否
台中市一名高三女生去年準備學測時,因為感冒又熬夜唸書、壓力大,起床時突然發現右臉僵硬、嘴巴歪斜、眼睛閉合困難。醫師診斷她罹患了俗稱「面癱」的顏面神經麻痺,後來透過紅外線、雷射治療、電刺激等治療1個多月,顏面才恢復正常。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季節交替時,各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生,許多老人家起初會將症狀誤以為「中風」,但只要透過門診理學和神經學檢查,就能立刻排除此因素,以這名高中女生為例,就因病毒感染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
他說,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周邊型麻痺」和「中樞型麻痺」前者和壓力大、休息不足,造成免疫力低下,導致病毒感染大腦第七對顏面神經有關,通常只要1至1.5個月積極配合治療,都能完全恢復原本的樣貌;後者則與腦血管疾病有關。簡易的區別方式是,若抬頭紋和法令紋消失則為周邊型麻痺,若兩者都在,則為中樞型麻痺。
周立偉也說明「周邊型麻痺」的患者還會發生眼睛閉合困難、淚液減少、無法吹口哨、口齒不清、流口水等症狀,通常這些症狀在發病的48小時內最明顯,會先由神經內科醫師安排系列檢查,並給予7天的高劑量口服類固醇,之後再搭配復健和中醫治療,大多能獲得不錯的療效。
他說,顏面神經麻痺經紅外線照射可使受損的神經,因良好的血液循環獲得養分;雷射治療可促進神經生長修復。此外,在神經完全修復前,肌肉容易因缺乏神經刺激而萎縮,此時可再搭配電刺激,以減緩肌肉萎縮的速度。
周立偉提醒,當發生顏面神經麻痺時,應遵循正規醫療管道積極配合治療,並保持良好生活作息與飲食均衡、勤做臉部按摩,都有助於順利康復,千萬不要嘗試坊間來路不明的偏方。
推薦文章
-
節制飯麵碳水、不喝酒仍罹高血脂!醫揪飲食一大迷思直搖頭:吃錯水果了
-
醫病平台/希望醫師能引導我接受並釋懷不理想的治療結果
-
疫苗、運動、飲食 遠離肺炎威脅
-
你還在跳過早餐?日研究:完全不吃早餐的人「腦中風」風險飆升
-
百歲人瑞都愛的健康零食 長壽專家揭重點是不加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