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心血管高風險族好怕 出現這些徵兆快就醫
氣溫溜滑梯,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今天最低溫將下探15度,低溫將持續至周六,天氣冷颼颼,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好害怕,國健署提醒,民眾要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
根據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等心血管相關疾病,去年共3萬8471條因此死亡,所造成的危害直逼年奪4萬8037命、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賈淑麗表示,每當氣溫降低時或溫度驟降時,血管內平滑肌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飆升,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機會。
賈淑麗提醒,長者及高風險民眾在溫差大時,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
民眾也應牢記辨別中風四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賈淑麗說明,當發現親友疑似中風,可請患者微笑,觀察患者面部是否對稱、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是否清晰且完整讀一句話,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賈淑麗呼籲,有三高的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甚至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民眾,都是高危險群。應規律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天天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才能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此外,應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造成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改善衰老時間和生活質量 專家揭4種科學支持方法有助健康長壽
-
陳亮恭/慢性病防治 應走向動態、長期管理
-
嚴格全素、避開日曬?營養師曝看似讓人健康的8事其實很傷身
-
植物肉退燒?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恐致癌、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
每天4分鐘大大降低心臟病風險!醫師教「改變日常5習慣」不用特別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