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腦中風前兆 切記「臨、微、不、亂」四徵兆
衛福部統計近10年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2到第4名,去年造成近1.2萬人死亡,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且男性多於女性。專家表示,中風後掌握黃金治療3小時,能大幅降低死亡與失能風險,約4成患者能免於終身癱瘓。
衛福部國健署長王英偉昨出席「搶救腦中風」記者會,他指出,雖自己是家醫科醫師,卻未能及早發現母親有中風前兆,中風後的母親長達6、7年臥床不起,令他感到相當遺憾。
腦中風不僅影響個人健康,患者失能也增加家庭負擔,而急性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腦中風類型,約占70%至80%。
台灣神經學會理事長王署君指出,很多長輩突然手腳無力或稍微臉歪時,第一反應都不是盡快就醫,反而誤以為睡一下覺就會好;就算知道應就醫,大多也會想要等兒女陪同再去,因此延誤腦中風黃金治療期,往往導致不可挽回的遺憾。
掌握腦中風黃金治療3小時,就能降低失能風險!王署君表示,若不幸腦中風,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患者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將能大幅降低腦中風死亡與失能殘障風險,約4成患者能免於終身癱瘓。如果發病超過3小時,就無法以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若延誤逾8小時,連動脈血管取栓手術都無法進行。
為避免腦中風延遲就醫,國健署也提出「臨微不亂」口訣,當發現「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記得別「亂」快送醫,不論子女是否在身邊,先撥打119緊急送醫,並立刻記下症狀發作時間,方便醫院推算黃金治療3小時。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早晨五到八點是送醫高峰時段 醫師揭心血管疾病好發3大時刻
-
大幅降心梗風險 心臟外科醫師曝1個簡單習慣「可能救你一命」
-
太害怕失智 沉浸體驗帶民眾走進失智者世界
-
單身姐妹同父異母手足多 3步驟不讓遺產被迫分給不熟的親人
-
規律運動、飲食清淡仍超標 醫提醒1族群應積極降LDL壞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