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緊張、失眠是焦慮症上身?醫曝3項診斷標準
●新冠肺炎影響下,20至40歲族群求助精神科暴增●多為憂慮、焦躁不安、睡眠障礙等症狀
●焦慮症上身,影響生活,盡早就醫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燒不停,不少青壯年的工作、經濟受衝擊,收入銳減影響生活。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近來求診的20至40歲族群增加3成,多是因職場相關問題困擾而焦慮失眠。他們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不知如何規畫未來,家人長時間待在家,容易放大相處問題,爭執衝突頻率增加,也擔心染疫,以上種種都造成壓力而引起焦慮。
公司放無薪假 壓力增加
一名24歲男性去年畢業後,待業3個月後找到工作,但薪資低也並非自己興趣專項,想換工作遇到疫情爆發,公司放無薪假,頓時經濟壓力大增,導致焦慮失眠,疫情趨緩後求助門診,診斷為焦慮症,持續於門診治療。
一名22歲剛大學畢業女學生,有找工作的壓力,求職觀念與父母衝突,讓她十分焦慮憂慮、易怒、失眠、精神不濟、注意力無法集中,就醫診斷有焦慮症及睡眠障礙,給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改善,現在準備公務人員考試並規律治療中。
開餐飲遇疫情 擔心倒店
一名33歲男性原為一般上班族,一直懷抱創業夢,今年農曆年後離職與友人共創餐飲業,沒想到5月時疫情嚴峻,收入大減,擔憂店要面臨轉型或倒閉,常做噩夢,也害怕自己染疫,情緒緊繃,與合夥友人經常爭執,白天易怒、焦躁不安,夜間失眠,經就醫診斷為焦慮症,持續治療。
我有沒有焦慮症?3項診斷標準
施姸安說,焦慮症有3項診斷標準:
1. 對於很多事件、活動過度焦慮和擔憂且難以控制此種情緒,持續超過六個月,其中有症狀天數比無症狀天數多。
2. 焦慮跟擔憂伴隨著下列症狀中的至少三項: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容易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易怒、肌肉緊繃、睡眠障礙。
3. 焦慮、擔憂的情緒或相關症狀,已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當出現上述情況時,當心焦慮症已經上身。
施姸安指出,當發現對於求職轉職有焦慮不安時,可嘗試用6方法自救,倘已影響日常生活,最好盡早就醫,除了藥物幫助緩解症狀,藉由專業的心理治療協談,可增加對自我的掌握,了解自己專項,提升適應能力,積極找尋到自我方向。
焦慮自救6方法
1. 放下擔憂,轉移注意力:
養成運動習慣,維持生活作規律。
2. 找朋友聊聊:
尋求親友支援管道,了解其他人的工作情況,其產業狀況,增加機會。
3. 提升自己競爭力:
進修、證照、政府補助項目,或是因應疫情興起的各類線上課程,都是增強自己能力的方式。
4. 善用網路資源,了解就業管道:
各種徵才網站及政府徵才資訊:線上的職業性向評估。
5. 多給自己耐心:
允許錯誤或失敗的機會,多方嘗試,幫助了解自己想要的工作,允許自己有時間摸索找尋自我定位。
6. 培養正向思考:
對自己有信心,建立方向感。
資料來源/施妍安醫師 製表/許政榆 聯合報
推薦文章
-
節氣小雪22日報到 中醫推2穴位、1茶飲養腎打通身體暖氣開關
-
每天吃B群對身體好?醫揭6類人易缺乏 但多吃反造成一副作用
-
睡眠中拳打腳踢、大吼大叫是怎麼了?教授揭該如何應對與處置
-
反覆感冒、咳嗽未必免疫力差 4個好習慣有助支持健康免疫系統
-
🎧|你也是「I人」嗎?專家教你如何逐步擺脫社交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