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期好憂鬱?精神科醫師提醒 可以做這些來填補空虛感
接近停經期左右,持續好幾年的失眠、焦躁感、易怒感變得更嚴重,合併胸悶、喘、身體緊繃,終於超過了她能承受的範圍。
經過臨床評估,潘太太接受了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整體狀況有所改善,但偶爾還是會失控。
「那天我先生出去,沒有回來…」潘太太欲言又止。
「他是去…?」我謹慎小心地問。
「應該是去和朋友吃喝了,但卻沒跟我說。我晚餐都煮好了,為什麼不跟我先說呢?不然我也不用為了他弄飯呀!」
於是,像開了水龍頭般,一股腦兒地傾瀉出她的不滿,我靜靜地聽著,也協助她澄清一些彼此的期待與落差,嘗試陪著她去了解與重新建構自己在家中的角色。
「所以生活全都給家人,是妳的決定?」我問。
「過去是的。」潘太太努力整理自己。
「未來呢?」
「我不知道是否該為自己多想想。」
「為自己想想,與照顧家人之間,只能二選一?」
「…」潘太太沉默了。
「為自己多想想,會讓妳沒有辦法照顧家人嗎?」我問。
為自己想想,與照顧家人之間,可以是個平衡,而非二擇一的選項;當有人陪著她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並非家庭中的位置,而是身為人的位置時,她似乎有些動機做些轉變。
某次診療時,潘太太開始會訴說她去爬山時遇到了什麼特別的事情,去學畫畫時老師教了她如何觀察景物等等;對於該如何活出自己,彷彿看得更清晰些了。她問我:「如果我慢慢好起來,那藥物還需要吃多久呢?」
「我認為,吃藥對妳而言,不過是暫時的輔具,等妳鍛鍊得更強壯時,就是拿掉輔具的時候。而過程中,必然有所學習,那些點點滴滴將會成為妳生命當中很重要的養分。藥吃多久,取決於妳自己改變了多少。」
相信不久的將來,她一定可以脫下輔具,大步向前。
推薦文章
-
2025癌症論壇/老人貧血、骨頭痛,竟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早期症狀!
-
想大便大不出來?專家建議晚間「1活動」有助隔天排便
-
清明氣候多變易受寒,養生4要點 !飲食著重健脾養肝,少吃油膩辛辣
-
清心安神助好眠 中醫教你從中藥調理和正確呼吸法著手
-
原來10點睡和11點睡差這麼多!她分享提早一小時就寢4個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