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應重啟寄生蟲調查
台灣的寄生蟲感染人數不多,但因為近年兩岸交流頻繁,加上國外旅遊盛行,且台灣有許多外籍勞動者,都可能增加寄生蟲感染風險,學者建議台灣應該適度重新行寄生蟲調查。
台北醫學大學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主任范家堃表示,今年適逢中國大陸10年一次的寄生蟲普查,台灣已經有30至40年沒做過寄生蟲調查,應該新思考重啟普查的可能性。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大陸因為幅員遼闊,因此有做寄生蟲調查的必要;台灣衛生普及,寄生蟲感染在台灣相對較少,且大多數的寄生蟲都不是法定傳染病,也都有藥物可以醫治,罹患率相對較低,一年不超過10例。
莊人祥表示,過去有通報的案例,大多都是外籍勞工生食蝸牛引起,外籍工作者到台灣來也都會做寄生蟲檢測,因此是否進行全台寄生蟲調查,可以再找國內的寄生蟲專家進行評估。
范家堃表示,今年就協助兩個病例進行化驗,都和養寵物有關。
一例是東部某醫院通報,小朋友和寵物過分親密接觸,導致感染犬蛔蟲,醫師從患者的眼球驗出抗體,血清呈現陽性。
另一例是北部某醫院通報,老人家胸腔積水卻找不到原因,最後卻發現是狗的口腔滴蟲,小狗舔飼主最後引起飼主感染,藉由唾液跑到老人家體內造成胸腔積水。
推薦文章
-
超高齡社會怎麼顧健康? 長者功能評估ICOPE助民眾保持最佳狀態
-
潛伏結核感染 用藥28天強化保護力
-
忙碌生活中常常腸胃緊張、滿肚子氣?小心是胃幽門螺旋桿菌在作怪
-
降火氣、防中暑 營養師推薦夏季最佳消暑5食物
-
16歲高中情侶初嚐禁果「用父母藏的保險套」仍懷孕!專家解釋犯了什麼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