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一萬怎麼花才能放大價值?理財顧問給勞保勞工及非勞保者的投資建議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文/陳瑀莘
普發萬元現金即將進行。(本報資料照片)

近期民眾最關心的普發現金1萬元,已確定於11月5日正式啟動,民眾領到的這1萬元是要花在吃喝、買3C、還是出遊旅費?有沒有更酷的花法?要怎麼花最划算呢?

沒錢退休比死亡更可怕

根據9/29媒體報導,美國最新調查,超過六成的美國民眾坦言,他們最大的恐懼不是死亡,而是帳戶裡的存款不足以支撐晚年生活。甚至有四分之一的人悲觀地認為,這輩子可能永遠無法安心退休。調查顯示,70%仍在工作的美國人計劃延後退休,其中超過一半的人擔心到時候錢不夠用,還有44%更害怕通膨蠶食積蓄。美國人因為擔心沒錢退休比死亡更可怕,因此美國年輕世代被迫提前準備退休金。

在進行財務規劃時,通常需整理出資產負債表及收入支出表(簡稱收支表),有了這兩張報表才能分析,有多少資源可以實現想完成的財務目標,以及是否有需要調整的財務行為。因為今日的資產負債表是過去收支表結果的累積,而今日的收支表則是未來資產負債表的呈現。收支表應該要有結餘,因為有結餘金額才能做投資、儲蓄來完成財務目標。

少子化趨勢 「退休準備金」成必備財務目標

每個人的財務目標不一定相同,但是在台灣已經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之際,加上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少子化造成的扶老比上升等社會發展趨勢,「退休準備金」這個財務目標已成為人人必備的財務目標,可見得準備退休金的重要性,已是中外皆然的認知。

不過並非每個人的收支表都是有結餘的,有些人的收支表是負數,也就是支出大於收入,時間長了之後就會累積成一筆負債金額。

雖然「甚麼東西都漲,就是薪水沒漲」是存在的事實,但是想突破財務困境,還是必須要找出一條可行的路。可以考慮換工作或兼職來增加收入,也可以檢視之前的支出項目,找出可調整的花費,盡量讓錢花在必要的支出上,減少非必要性支出,讓日常生活的支出盡量以平時的收入支應,所謂「量入為出」就是這個概念。財務結構慢慢調整,本來每個月入不敷出的,先調整到收支平衡,再向有結餘邁進。本來沒辦法有結餘的,調整到可以有結餘做投資、儲蓄,這樣就可以有能力累積資產,完成自己的財務目標,尤其是退休準備金。

如何讓錢的效益變大

既然日常消費應該盡量以平時收入支應,那麼吃喝、3C、旅遊等支出就應該用平時收入來支應。

額外的收入建議可以檢視個人的財務狀況,若資產負債表中有負債項目,可以先檢視目前的負債是屬於財務槓桿負債(例如:房屋貸款),還是消費負債(例如:未償還的信用卡循環信用、車貸、信貸等)。若是財務槓桿負債,因為利息低,貸款金額高,可以每個月固定攤還本利償還即可,不用急於提早清償。但是若有高息的消費負債且可提前償還,因為利息高,若盡快清償就可以降低收支不平衡的壓力,因此在調整收支表時,如果能力所及要盡快將高息負債清償,先追求收支平衡才能向收支結餘邁進。

普發現金也可算是一筆額外的收入,該怎麼花最划算?

若有高息的消費負債,建議將普發1萬的現金先償還負債。以信用卡循環利息為例,若年息12%,先償還掉信用卡負債,以目前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1.715%來說,效益等同於存了將近7年的定存利息!相同的,若平日有額外的收入,比如:額外的獎金,額外的加班費等,都建議先清償高息的消費負債,盡快讓自己達到收支平衡。

啟動你的退休準備計畫

若是目前無負債的族群,勞健保是投保在就職公司的勞工,普發的一萬可以考慮向就職的公司申請勞工退休金自願提繳(簡稱自提)。每月可以自提投保薪資的1%~6%,以月薪5萬的勞工為例,可向公司申請自提6%(50000*6%=3000)3個月,第4個月改為自提2%(50000*2%=1000)。

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有3大好處:

1.增加專戶退休金:增加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累積金額,強化退休生活保障。

2.參與收益分配:自提金額每年可以參與分配投資運用收益,以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公布的政府退休基金收益所示,勞退新制基金104~113年的10年平均年報酬率為5.69%。且未來請領退休金時如果投資收益低於銀行2年定期存款利率所計算的保證收益,差額將由國庫補足。也就是說退休時勞退收益若比2年期定存高,勞工就可享有投資收益,累積更多的退休金。即使收益不佳,政府也會保障退休勞工有2年的定存收益。

3.享有賦稅優惠:自提金額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也就是說普發的1萬,如果申請勞退自提,今年度的薪資扣繳憑單金額就會少1萬(實領的薪水雖然少1萬,但是普發1萬就又補回來了),明年5月申報所得稅時,扣繳憑單所得就會少計入1萬,若綜合所得稅率5%,就又省5%稅金,若是12%就多省12%稅金。

勞保勞工→普發1萬放到「自提勞退金」超划算

根據勞退新制基金過往累積報酬率的表現,等到退休時這1萬累積出來的效益絕對比現在吃喝掉大的多,而且還可以節明年的所得稅,普發1萬花在自提勞退金是不是超划算的!勞退自提可隨時申請加入,也可隨時申請終止,所以如果平日收支已無餘額,可以等自提1萬後再申請終止自提。若平日收支尚有餘絀,也可以考慮之後繼續自提,以累積未來的退休金。

但加保職業工會的勞工,只有符合「自營作業者」(例如:小攤商、個人工作室、計程車司機等)資格者才能申請自提勞工退休金,可自提投保薪資的1%~6%。若為「無一定雇主」的勞工則無法自行提繳。自營作業者需自行向勞保局申請,可在勞工保險局網頁下載「自營作業者自願提繳勞工退休金申請書」,及「自營作業者委託轉帳代繳勞工退休金約定書」,檢附本人國民身分證影本,以掛號郵寄或親送勞保局即可辦理,之後勞保局會直接從個人帳戶自動轉帳代繳退休金。未來要終止自提也是自行向勞保局提出申請。

但若是投保職業工會的無一定雇主勞工,或非投保勞保的國民(例如:公保、軍保、已退休人士、無工作、或未成年人等),就無法申請勞退自提,沒關係!還有其他的選擇!

非勞保者→直接參與市場的經濟成長

若不想或無法申請勞退自提,也可以考慮將1萬元投入買股票或ETF,直接參與市場投資,享有市場的經濟成長。台灣證劵交易所的ETF除了有涵蓋台灣、單一市場、全球的股票型ETF可選擇,也有各種的債劵型ETF可選擇,目前不管是台灣的上市櫃股票或ETF都可以零股下單,因此普發的1萬想買台股的個股或ETF都可以。

將1萬元拿來參與市場經濟成長,以台灣為例,依據台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的統計,台灣證劵交易所上市股票最近5年年化報酬率為20.09%,長期投資累積的報酬率,等到未來退休時,對退休準備金絕對是有幫助的。若平日有多餘的資金可以做固定投資,也可以趁此機會讓自己啟動一個長期的定期定額投資計畫,累積足夠的退休金,讓自己未來可以從容地享受退休生活。

若是平時已經有固定投資計畫的族群,只要把普發1萬的金額加進平時的投資計劃中,就可以再放大未來的投資成果,增加退休準備金。

積少成多 小額投資長時間就會累積財富

民眾或許會覺得普發1萬的金額不大,存起來沒甚麼感覺,不如花在吃喝玩樂,消費的當下還比較有fu。但是財富的累積向來都是積少成多、積沙成塔,通常小錢的支出最容易造成財務的漏洞,如果每個月有10幾筆甚至幾十筆小額支出,不知不覺累積的支出就可能造成沒有結餘可做投資,甚至造成財務赤字。相對的,如果每個月這些小額支出變成小額儲蓄或投資,長時間累積下來,就會累積出一筆財富。

因此不要覺得花小錢沒什麼影響,「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理財不是有錢人的事,就算只是一般的上班族,不管現在每個月有結餘是或結踞,只要從現在開始理財,把小錢有效率地累積起來,萬丈高樓平地起,相信現在每一筆為未來準備的資金終將會成為未來退休生活的後盾!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有一群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就

退休金 負債 投資 ETF 勞退金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