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璋/健保資訊上雲端 分級醫療跨大步

聯合報 本文作者李伯璋為中央健保署署長

為扭轉民眾動輒往醫學中心就醫,基層醫療逐漸萎縮,導致大型醫院醫護人員嚴重過勞,健保署草擬推動分級醫療與落實雙向轉診的六大策略、廿四項配套,其中關鍵主軸便是壯大基層醫療,改變民眾就醫習慣。

跨院調閱 翻轉醫療生態

健保署採取滾動式修正,強化「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的功能,從今年元旦起,醫療院所已開始修改資訊系統,陸續執行跨院的影像檢查調閱,吾人相信,此舉正是翻轉台灣醫療生態的契機,更是邁向分級醫療的新紀元。

全民健保是台灣的驕傲,但盱衡國內政經情勢,若要提高健保費或部分負擔,有其現實面的難處,務實面對健保財務危機,唯有加強節流措施著手。

我們從健保大數據分析發現,近年來病人接受檢驗檢查的支出成長幅度驚人,106年的前廿項檢查(驗)就耗費688億點,其中不乏患者在短期內重複檢查的項目;同樣的,部分病人因重複就醫而領取多餘藥物,形成醫療浪費的情形屢見不鮮。

平台分享 避免重複醫療

因此,健保署積極擴大「健保雲端藥歷」功能升級為「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希望病人過去的用藥紀錄、各種檢驗檢查項目及結果,甚至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胃鏡、大腸鏡與超音波的影像,都能透過這個平台分享給各層級醫療院所,節省不必要的醫療。

目前全台各大醫院陸續把CT、MRI的影像上傳健保署雲端系統,半個月以來,已有335家醫院上傳,上傳率達七成一,上傳件數達7.8萬筆,並有300家進行影像調閱,調閱率為六成三,調閱件數也有1968筆。換言之,今後病人如果在某大醫院做了CT、MRI,如果想到他院徵詢第二意見,不必再花200元至600元請醫院燒錄光碟,同樣的,基層診所醫師在診間也能看得到大醫院檢查的影像及報告,作為病人日後病情追蹤參考。吾人相信,此舉有助於落實分級醫療,更是健保醫療改革的一大步。

突破瓶頸 準備好邁向AI

事實上,健保署資訊部門曾檢視院所間調閱特殊影像檢查的作業流程,一度認為技術門檻高,不易突破,幸而中華電信、負責醫療影像儲存傳輸的PACS廠商,以及介接醫院電腦與健保署封閉型網路系統(VPN)的醫療資訊HIS廠商,群策群力,突破瓶頸,協力完成影像轉輸及下載的基礎網路建設,也為健保未來進入人工智慧(AI)精準審查做好準備。

「不需要證明自己,只要天天進步」,每天每一時刻,都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健保雲端醫療分享的建置過程,突破許多不可能,期待國人瞭解「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的概念,珍惜醫學中心專注於「急重難罕」的疾病治療,讓台灣真正落實分級醫療的願景。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雲端藥歷 用藥紀錄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