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拳打腳踢 夢話講不停 當心5年內巴金森病找上門!

聯合新聞網 記者周佩怡/台北報導
(圖說)部分看似要掛骨科、復健科、精神科等的症狀,其實可能巴金森病的症狀表現,若長期治療也未見起色,可至神經內科就醫做詳細檢查。 圖片來源/Freepik

李伯伯身體總是出現不明的痠痛,而到骨科或復健科檢查,但都沒獲得緩解。

王大哥長期莫名胸悶、喘不過氣,跑了許多科,甚至在身心科就醫,嘗試吃藥解決症狀。

林小姐每天都肚子痛甚至腹瀉,至腸胃科或內科求診,仍天天都飽受腸胃煎熬。

陳阿姨時常頭痛、耳鳴,甚至懷疑自己得了腦癌,跑去醫院照斷層掃描。

以上面對這些情境的患者,都治療或持續追蹤超過了半年,卻得不到改善。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吳瑞美提醒,若出現影響肢體的動作障礙、類似自律神經失調與睡眠障礙等症狀,卻持續找不到病因或是已接受長期治療也未見起色,可到就近的神經內科做進一步的檢查,了解是否是巴金森病所引起的前兆。

手抖就是巴金森病?3成病人沒出現抖動症狀

吳瑞美表示,巴金森病典型的症狀是動作障礙,包含:

📌靜止型顫抖

📌日常動作遲緩

📌關節僵硬

📌步態異常

部分民眾想到「手抖」就會與巴金森病連結,事實上,仍有三成巴金森病人不會產生顫抖等動作障礙現象,尤其是較年輕的病人,他們出現的是常被誤以為是壓力大、作息不穩,甚至直接忽略的非動作障礙。這些看似要掛骨科、復健科、精神科等的症狀,其實都可能是巴金森病的症狀表現。

巴金森病的非動作障礙:

📌頭暈

📌胸悶

📌疼痛

📌喉嚨有異物感

📌便秘

📌噁心

📌手麻

📌睡眠障礙

📌認知功能

📌情緒障礙

📌泌尿系統與性功能障礙等

超過5成巴金森病人 從泌尿系統開始有異狀

根據台灣本土臨床統計,巴金森病人常發生的非動作障礙症狀中,超過半數會出現有泌尿系統障礙,30%的病人有睡眠障礙、記憶障礙、憂鬱焦慮的情況,而約25%會出現消化系統、性功能障礙或心血管疾病,甚至有10%的病人,會出現幻覺或妄想。

吳瑞美提醒,若觀察自己或家人同時出現多種非動作障礙與動作障礙症狀,就須考慮罹患巴金森病的可能,一旦輕忽或於各科診間徘徊,導致延誤就醫,治療成效更是大打折扣。她舉例,如快速動眼期是我們睡眠中最淺的階段,大腦處於活躍狀態,而部分有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RBD)症狀的病人,會真實表現在夢中的狀況,常會出現拳打腳踢或大聲吼叫的狀況,而一旦出現此症狀,有20%-30%會在5年內轉變為巴金森病。

另外,憂鬱症也高比率會演變為巴金森病。有位50幾歲民眾自從家人過世後,便罹患憂鬱症,兩年後被精神科醫師發現有神情呆滯、動作緩慢、體態改變的傾向,最終確診合併巴金森病。

走路落後 寫字螞蟻字 及早正確就醫放慢退化速度

巴金森病延緩退化速度的關鍵,在於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吳瑞美也建議平時在家可做拇指與食指重複開合25下的手指檢測,或反覆抓握、翻轉手掌等動作自我檢測。由於巴金森病是因為神經退化所引起,因人而異,會有許多不同的前兆,吳瑞美表示,若發現關節僵硬、動作比以前緩慢、散步時的步伐總是落後同伴或寫字越來越小。建議可做拇指與食指重複開合25下的手指檢測,或反覆抓握、翻轉手掌等動作檢測;若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睡眠障礙等,接受治療後成效不佳,也可考慮到神經內科就醫做詳細檢查。

巴金森病潛在病人要知道的事。圖片來源/元氣網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

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

📖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

【加入Facebook社團】

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圖說)部分看似要掛骨科、復健科、精神科等的症狀,其實可能巴金森病的症狀表現,若長期治療也未見起色,可至神經內科就醫做詳細檢查。 圖片來源/Freepik

巴金森病 睡眠障礙 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 關節僵硬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