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類型/巴金森氏症候群 耐心哄騙「老娃娃」
【聯合報╱謝向堯/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癲癇科主治醫師】
幾個月前,一位老爺爺坐在輪椅上,由奶奶與兒子陪同來求診。她們說爺爺年初小中風,後來卻逐漸變得不能走,所以經家鄉鄰居介紹,北上就醫。
老爺爺70多歲,皮膚紅潤,微禿的白髮與滿臉皺紋,顯得很可親。我替他做神經理學評估,四肢力量不差,應該不至於無法走路;但是他雙手輕微抖動,加上四肢僵直,下肢尤其明顯;走起路來則像是機器人一般,改變姿勢與轉身時就會不知所措,甚至雙腳會打結。
我心裡大概有了譜,詢問家屬說爺爺近來是否逐漸有大小便失禁情況?是否常跌倒?記憶力是否比過去退化?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初步判斷,爺爺應該是有不只一次小中風才對。看看爺爺在其他醫院使用的藥,並沒有會造成類似動作障礙的後遺症。我懷疑是因為中風後造成肢體協調不當,即俗稱的「巴金森氏症候群(parkinsonism)」。
巴金森氏症候群和大眾所熟知的「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家屬看起來都差不多,都是走路不協調;但兩者病程進展與臨床表現還是有差異的。
典型的巴金森氏病只是單純腦神經退化產生的疾病,對藥物效果通常較好;而巴金森氏症候群通常泛指其他原因造成類似的表現,例如多次中風後、水腦症、失智症、藥物或內分泌失調,甚至遺傳等。
在巴金森氏病的研究與治療上,台灣已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患者也多半能得到很好的照護;但是對於表現更多樣化的巴金森氏症候群,有些原因是可以矯正的,有些只能緩解,如中風或外傷造成。臨床必須根據可能的原因一一釐清,才能對症下藥,預後差異也很大。
替爺爺安排了一些檢查。抽血都沒問題,而腦部確實如我推論的有多次腦中風及萎縮。所以中風導致的巴金森氏症候群(vascular parkinsonism)應是合理診斷。
我向家屬解釋,將用藥緩解爺爺的病症。但是多次腦中風後,就像是電腦主機出問題,明明有力量卻控制不佳;要改善步態不穩,復健還是最根本的辦法。那就像教小孩子學走路一樣漫長,不只患者可能挫折沮喪,家屬也得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爺爺的兩位兒子很孝順,但都在北部工作,所以我請奶奶就近在南投附近的醫院尋求復健治療。
幾個月後爺爺的步態已經有了進步。當我在一旁示範「腳抬起來─跨出去─踩地」動作,他可以照做,不至於讓腳黏在地上。
不過老奶奶卻嘆氣道,爺爺老是嫌累,對於踩腳踏車等課程願意配合,要他手夾彈珠就會發脾氣,理直氣壯說:「我又不是小孩,為何要夾彈珠?」她感覺像在照顧老娃娃一樣,很疲憊。
我語重心長告訴爺爺,任何復健計畫都是為了促進肢體協調而設計的,勤做就能補拙。話鋒一轉,向陪同的兒子們叮嚀:「你們最了解爺爺性情,有空多回去探望,用哄用騙或用強迫的都行,幫婆婆帶爺爺去復健。」至於爺爺,則始終坐在輪椅上用慈祥的臉望著我,看起來就像個老娃娃。
這趟回診,爺爺只要經由輕微提示就能轉身跨步,家屬們都很高興。兒子說,以前爺爺喜歡去公園找朋友下棋,近半年來行動不便就很少去;現在家屬每天半強迫陪爺爺走去公園,雖然不是很遠的路,但「要看朋友就得用走的去」。
我笑了!這聽起來是不錯的動機。其實照護老人就像顧娃娃一樣,視疾病類型與患者個性而有不同作法。醫師只能對症下藥,要期待有顯著進步,家屬還是得多費心思才行。(稿酬捐贈聯合勸募基金會)
【加入臉書社團】
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推薦文章
-
追求健康長壽不用砸大錢!5個有科學根據的長壽法則讓你優雅老去
-
物理治療師教每天原地一動作「緩解腰酸背痛」:專治腰比命硬的人
-
78歲老先生腦梗塞「八年來堅持一事」恢復活力!2.2萬看護費都省了
-
醫病平台/意外的仙境之旅
-
足底筋膜炎可以治癒嗎?居家改善3招,熱水泡腳注意不超過這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