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遠/當醫師面臨人性的黑暗面
「為什麼你一走進來,病人就什麼問題都沒了?」
有天早上我和住院醫師一起巡房,出發前他向我報告有一位預計出院的病人不想出院,而且提出很多問題,多到無理甚至是挑剔的程度,所以需要主治醫師親自跟他說明。沒想到我們兩個一起走進病房,病人看到我就客客氣氣,什麼也沒問,我告訴他今天可以出院,也是一口答應。
面對病人判若兩人的反應,住院醫師有點疑惑又有點生氣。
我當住院醫師值班的時候,也常遇到某些病人不斷跟護理師抱怨,要求醫師一定要來看,我一到病房,病人卻安安靜靜。結果輪到護理師跟我抱怨:「我跟他講半天都沒用,醫師一來就閉嘴了!」
如今我已經是資深教授醫師,也偶爾遇到年輕主治醫師向我求援,協助處理某位病患的問題,因為病人覺得他太資淺不夠格,結果一到場,病人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只是把年輕醫師講過的話再講一遍。
照理說,遇到越資深的醫師,問題應該越多才對,對年輕醫師問不出口、不信任的問題,應該當著資深醫師的面問清楚。可是更多的情況和前述相同,對前端基層人員是一個樣子,對資深人員又是另一個樣子。
「如果同一個問題,遇到資深醫師就不成問題,那只代表一件事:找麻煩。」我試著安撫住院醫師的情緒,這種事情我遇多、也習慣了,這是一種人性的展現,但很可惜是不好的展現:挑軟柿子吃。
醫院(或其他職場)永遠充斥著同樣的事,年輕時會嘗試改變、想跟病人溝通講道理,後來慢慢「成長」也就習慣了。人會越來越資深,曾經我承受的,慢慢會移轉給更年輕的人;也慢慢認知到,有些人性的缺點,不是與病患萍水相逢的醫師所能改變。
醫院是個很適合觀察人性的地方,光明面與黑暗面都有。只是當自己身在其中,有時候會角色混淆,我究竟只是旁觀者,還是必須適度的介入?
車禍骨折的病人,為了提高對肇事者的賠償金額,賴在醫院不肯回家,或每周都來門診開止痛藥,製造慢性疼痛無法工作的紀錄。照理說,當醫療部份結束,醫師的角色就該退場,然而這些人性黑暗面卻不斷出現,醫師該袖手旁觀?或用自以為的正義感來阻止?但充其量也只能用「不配合」的方式來抗拒罷了。
車禍腦傷的病人,已經確定終生昏迷,甚至隨時會因為各種併發症死亡,家屬為了讓他多活一天、多領一天保險金,要求用盡方式「絕對不能死」,看在醫師眼裡,我該止於醫療本份,或是該多做點什麼?
不可諱言,剛入行的時候充滿正義感,不讓無理病人挑戰我的底線。不過隨著遭遇的事件和挫折越來越多時,事不關己、己不關心,似乎成了行醫之道。
醫療上我盡心盡力,醫療之外不關己事,這不知是成長,抑或是一種沉淪?
責任編輯 吳依凡
推薦文章
-
🎧|急診壅塞恐延遲治療?「野戰急診室」概念將列入急救指引
-
75歲糖尿病嬤腳趾發黑險截肢 細胞治療重塑壞死組織
-
台大醫院開第一槍「不用波波醫」!林口長庚曝聘僱醫師評估重點「不一定進得來」
-
肺炎鏈球菌感染創5年新高 醫籲3高風險族群快打疫苗
-
如何照護老寶貝/茹素老爸注意營養 媽媽三高按時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