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得了失智症!」失智症專科醫師公開坦承罹病有目的!
長谷川和夫醫師,是日本失智症醫療界的巨人。他自40歲專研失智症,醫療臨床工作近半世紀之久,更是廣泛用於失智症檢測的「長谷川式失智症量表」的創始人,也是參與日本政府將「痴呆」正名為「認知症」的討論委員會成員。這位治療過上百、上千名患者的專科醫師,在2017年的一場講座中,公開自己也罹患了失智症(嗜銀顆粒性失智症)。
「確定性」不再
好奇怪。以前去過的地方,照理來說應該可以順利抵達,但我怎麼走也到不了。也不記得今天是幾月幾號,安排了哪些預定行程。我開始懷疑自己罹患失智症,大約是在二〇一六年左右。
對於自己過往經歷的事,我不再那麼有把握。我無法確定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做了,還是沒做。例如外出時,即使擔心門沒鎖好,但只要心裡能確定自己已鎖門,我通常就會直接出門。或者,如果真的很擔心,只要折返確認門鎖,就能屏除心中的疑慮,安心外出。這些都是正常時候的反應。然而,當這份「確定性」不再時,我即使回家確認過門鎖,不久後記憶又會變得模糊,始終無法堅信。
我也記不清今天是幾月幾號,到底是星期幾。所以,我家的廚房除了掛有一本大幅的月曆以外,旁邊還擺了一本小型日曆,方便我每天早上查看。但是,我明明才剛確認過日曆,一轉頭就又忘記日期。
如果問太太,她會回我:「你怎麼又問這問題。」這時候,我會去翻閱桌上的報紙。早報和晚報的每一面都附有日期,所以很方便確認。
當我發現自己「確定性」不再,忘記約定的情況與日俱增時,根據多年的診療經驗,我判斷「這不是年紀大造成的健忘,很可能是失智症」。
二〇一五年十月的日記裡,記述了以下這段文字 :
演講。主題是「大家一起思考失智症照護」。我講了大約一小時,但有時我突然想不起來自己要講什麼內容,這樣的情況出現了三次。後來我設法敷衍過去,結束演講……真教人捏了一把冷汗。
公開坦承患病
二〇一七年十月,神奈川縣川崎市內舉辦了一場有關失智症議題的小型講座,我以專科醫師身分受邀出席,提供失智症照護的專業建議。
我在台上面對家屬, 提醒照護時的重點, 分享看診時與病患之間的回憶,接著脫口說出以下這段話:
「當著大家的面講,(對主辦單位)也許會造成困擾,但其實我患有失智症。」
這些話很自然地從我的口中說了出來。自從意識到自己患有失智症以來,我便一心渴望與人們分享我的感悟:失智症是任何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但即使患病,也不會改變我們身為「人」的事實;在這個長壽的年代,這是每個人都要與之面對並共存的疾病;還有,即使罹患失智症,維持普通的生活非常重要。所以,我在講座中演講時,突然興起了一個念頭,希望告訴在場的每一個人:「我也一如往常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在座聽眾凝神專注聽著我的分享,溫暖地包容了我的一切。
那一年,我八十八歲。在日本,像我這樣長壽的人越來越多。
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二〇一八年日本人平均壽命,男性八十一‧二五歲,女性八十七‧三二歲,兩者皆創歷史新高。平均壽命是指某一年出生的零歲嬰兒,平均能活到幾歲的預測數值。綜觀平成時代這三十年來,男女的平均壽命皆延長約五歲。預測顯示,平均壽命未來將持續延長。根據日本未來人口預測(平成二十九年預估)公布的結果,二〇二五年男性平均壽命為八十一‧八九歲,女性為八十八‧二一歲。女性又更為長壽,預估二〇四五年,女性平均壽命將超過九十歲(九十‧〇三歲)。
壽命延長,長壽人數也隨之增加。截至二〇一九年九月十五日,百歲以上人瑞人數達七萬一千二百七十四人(其中女性六萬二千八百一十人),連續四十九年創下新高,首次突破七萬人。一九六三年剛制定老人福祉法,國家代為表揚向百歲人瑞致敬時,全國僅有一百五十三人。如此一想,恍如隔世。據政府預估,未來這數字將持續增長,預計最高將達七十一萬七千人(二〇七四年)。
人們越來越長壽,「人生百年時代」一詞也漸漸普及。這個概念最初由英國倫敦商學院林達‧葛瑞騰(Lynda Gratton)與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Scott)兩位教授所提出。有鑑於全球人口長壽化現象急速增長,他們提倡人們需要不同以往的人生規劃。「學習、工作、安度餘生」這種傳統的人生規劃三部曲,在一個活到百歲已成為常態的社會中,年齡已不再是明確的分界線。人們可以工作一陣子之後再回頭學習,人生的選擇變得更多元且面向更寬廣。他們的著作“THE 100-YEAR LIFE―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Bloomsbury Information Ltd,二〇一六年出版)在全球擁有廣大讀者[日文版《LIFE SHIFT 100年時代の人生戦略》(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中文版《100歲的人生戰略》(商業周刊出版)]。
日本在大約同一時期,以小泉進次郎為首的自民黨年輕議員,提出放眼「人生百年時代」的政策,加上政府於二〇一七年舉辦的會議也使用了相同名稱(「人生百年時代構想會議」),使得「人生百年時代」一詞開始在日本社會中廣為普及。
此外,林達‧葛瑞騰與安德魯‧史考特兩位教授在書中指出,二〇〇七年出生的日本人,約有一半可能活到一百零七歲。
隨著年齡增長,八、九十歲以後罹患失智症的人口逐漸增加,若說「大多數百歲人瑞都可能罹患失智症 」,一點也不為過。所以,我不認為自己患有失智症是一件多麼奇怪的事。
當然,也有人完全不受影響,到了晚年依舊活力充沛,但那只是極少數。我認為這些人隨著年齡增長,衰老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失智症絕對不是「與己無關的事」。
根據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調查顯示,截至二〇一二年,高齡者中約四百六十二萬人罹患失智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罹病率約十五%)。這相當於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平均約每七人就有一人患有失智症。並推估,隨著人口高齡化及壽命延長,失智症人口會持續增長。當二〇二五年所有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世代都屆滿七十五歲以上,失智高齡者人口約七百萬人(罹病率二十%),在高齡者中,實際上可能每五人便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推薦文章
-
記憶衰退是正常老化或失智?醫教你如何分辨及何者可能恢復
-
節氣小雪22日報到 中醫推2穴位、1茶飲養腎打通身體暖氣開關
-
良好的腸道有助健康老化 專家授5個應優先考慮的日常生活習慣
-
65歲要能做10下!以伏地挺身當健康指標準確嗎?專家說話了
-
多發性骨髓瘤/癌症治病成本 生產勞力減損應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