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人權/照護網整合 北市打造失智人權城市

聯合報 記者林麗玉/台北報導
北市府倡導失智不失能,打造尊重失智人權的城市。記者林麗玉/攝影

昨天是國際失智症日,推估台灣至2060年,失智症人口將達85萬人,目前台灣失智症患者29萬人,截至今年6月,台北市失智人口約有3萬8千多人,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市將建構完整的失智照護網,不僅政府內部需要跨局處整合、更要公私協力,希望做到失智不失能,並尊重失智人權。

北市府昨天也推出「失智者正面形象」影片,柯文哲指出,高齡社會,推估失智比率愈來愈高,如何建構失智老人系統是政府的大問題。除了醫療機構外,失智症照護要社區在地化,由社區布設照護據點,才能讓照護網絡完整。

台北市「傳道會復生教會」是北市南港區失智照護據點,牧師張其嵩說,教會發現疑似失智個案約4至5位,主動關心後,決定成立失智據點,讓長者可以聚在一起。對失智患者來說,走出家裡,與人群互動刺激,才能延緩失智。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巫奉約表示,要促進失智症患者認知,可透過運動、藝術等照護,維持好的刺激,有助失智症患者腦部恢復以前的能力。

去年有一位78歲長者,因腦水腫造成失智,行走坐輪椅,問安也需間隔1到2分鐘才有回應,經過據點照護,現在他已可拄拐杖自己行走,問候也反應正常。

還有一名94歲老奶奶,原本話說不清楚、辨識圖卡能力也很弱,透過據點的刺激照護,現在奶奶的認知功能已經提升至60多歲。

北市府呼應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2017-2025年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要打造尊重失智者人權的城市,推出「失智者正面形象」影片,鼓舞年輕失智者重返社會,轉化失智者刻板印象。

衛生局副局長陳正誠表示,目前北市已有8處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及37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照顧者可洽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安排轉介服務資源,或以手機或市話直撥1966,申請長照服務。

失智症 失智專題 林麗玉 失智照護 1966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