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故事/醫師走進家門 醫病也醫心

聯合報 健康事業部
醫師家訪不僅幫助了病患,也是家屬的精神支柱。

提著蛋糕,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探訪張奶奶,正好這一天是她高齡九十歲的生日。一聽到主任來了,身穿酒紅色衣服的張奶奶,神清氣爽地前來迎接,不斷喊著主任,緊緊握著他的手。劉建良說「很難想像一年前,張奶奶歷經喪夫之痛,因為過於憂鬱,不喜歡與人接觸,因而罹患假性失智。」如今看到張奶奶滿臉笑容,儘管說話不斷重複,但已經願意慢慢向外跨出一步。

張奶奶是劉建良醫師三百多位失智病患之一,也是他不定期會去家訪的對象。劉建良指出,「不同於診間,家訪的時候,可以看到病患最真實的一面,自己會試著當個連結者,增加照顧者跟病患的互動,這也是失智治療的一環。」

他曾經家訪過一對老少配夫妻,罹患中度失智症的先生與太太,相差了二十歲,但先生從來沒有送過太太禮物,為了增進彼此感情,他用色紙做了一顆愛心,並且請先生在愛心上寫下名字,交給太太,果然太太收到的那一刻,既驚訝又開心。劉建良說「對照顧者來說,照顧技巧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照顧者心靈也要健康,才能用心去呵護病人。」

醫師家訪不僅幫助了病患,也是家屬的精神支柱,劉建良觀察,很多家屬照顧病患,已經照顧得非常疲累,但他們仍然認為照顧得不夠好,給自己極大的壓力。他曾接觸過一位罹患中度失智症的母親,有一次不慎跌到,女兒非常自責,劉建良當下趕緊安慰女兒說,「媽媽傷勢沒有很嚴重,不要擔心。」

劉建良建議,家屬要懂得適時喘息,有些家屬已經做得很好了,但適時尋求協助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諮詢專業人員或向朋友傾訴,都是抒發的管道。

家訪讓劉建良更深入了解病人的背景,還能觀察居家環境。他說,例如防跌設備、家裡的擺設、食物營養,這些都是在診間看不到的細節,醫師必須親自走訪病患家,才能得知實際情況。對失智症病患來說,除了到醫院接受治療,與家人培養良好的關係和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都有助於減緩症狀惡化。

想了解更多失智相關訊息?請前往》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

失智症 神經內科 憂鬱 蛋糕 壓力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