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腰圍減緩三高和代謝症候群,醫師曝:還會讓這種疫苗效果更好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紛擾,台灣拚疫苗覆蓋率目前已超過三成,施打年齡層也積極向下展開,其中第二輪施打的第九類高風險慢性病仍是被討論最多的族群。當中除了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生殖泌尿及肺部呼吸等疾病之外,很大一個族群就是三高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而這也從三級警戒以來,新冠肺炎的死亡個案多數具三高慢性病史可得到證明。
內臟脂肪竟成染疫關鍵 控制不佳恐變重症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指出,自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至2021年國際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PubMed搜尋結果來看,三高慢性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腰圍過大之內臟脂肪、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性研究即高達6千多篇,其中又以血糖、肥胖指數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最高度相關。
根據國外統計,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高,其重症和不良預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這也表現在肥胖人口較多的國家,疫情的嚴重性和死亡率比起其他國家高,顯示肥胖確為疫情傳染的關鍵。而相較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體重kg/身高 比例而得),內臟脂肪囤積之腰圍大小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更具相關性,腰圍超標者其肺部組織受損程度顯著高於腰圍正常者,表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的人其新冠肺炎疾病預後更不佳。
內臟脂肪過高,也會影響疫苗效果
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杜思德醫師表示,因代謝症候群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導致巨噬細胞活性降低、B細胞和T細胞的反應受損,種種因素會讓疫苗接種後反應不佳。
國外研究也顯示,腰圍過大者接種疫苗後抗體濃度較低,這是因為疫苗的作用必須要透過免疫細胞做出一系列的反應,但內臟和皮下脂肪組織所產生的促炎因子,會使免疫反應失調或免疫細胞反應降低,導致疫苗接種結果不如預期。
因此杜思德提醒,腰圍過大又有三高不佳紀錄的民眾,也就是代謝症候群患者或候選人,接種疫苗前後都要落實減腰圍消除內臟脂肪,才能在疫情中自我保護。
防疫新生活,別忘瘦腰圍遠離重症
蔡克嵩表示,台灣45歲以上高達一半人口有腰圍過大、過重及肥胖問題[6](BMI在24-27 kg/m²為過重,BMI ≥27kg/m²為肥胖),建議疫情解封後,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族群可透過中度的有氧運動,如健走、騎自行車、游泳、慢跑抵抗發炎作用[6],飲食則以「三低一高」原則--透過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飲食,控制好三高指數;同時定期量測腰圍,以遠離代謝症候群。
延伸閱讀:
。更年期專胖肚子? 腰圍超過「這尺寸」,小心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腰圍不能憑感覺 要拿尺來量才準!
推薦文章
-
氣溫、體感溫度都會影響心血管疾病患!天冷又下雨 3大風險族群少出門
-
頭低於心臟蹲下撿東西易引發主動脈剝離?醫曝它才是真正危險因子
-
糖尿病重擔/年齡分佈兩極化 黃建寧: 疾病管理更困難
-
乾癬一直變嚴重…吃B群、塗藥膏沒好轉?症狀、成因、新治療迷思一次看
-
糖尿病重擔/強化三高防治 AI神隊友 助糖尿病分級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