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
從最新的臨終醫療問卷調查所顯示的趨勢,關於自己以後在臨終期想要的理想醫療內容,日本近期進行了三個國家規模的問卷調查。
第一個是日本厚生勞動省在二○一四年所發表的「人生最後階段之醫療意識調查」。假定本人罹患癌症並發展至末期,不期望受到的醫療內容中,包括:中心靜脈營養(56.7%)、鼻胃管營養(63.4%)、胃造口導食(71.9%)、人工呼吸器(67.0%)、心臟整律機(68.8%),以上幾項出現過半數的結果。
此外,失智症在逐漸惡化的過程中,不但更需要人手照料,進展到十分虛弱的狀態時,相較起癌症末期,有更多人不希望接受這些醫療內容,不希望的比率為:中心靜脈營養(66.9%)、鼻胃管營養(71.1%)、胃造口導食(76.8%)、人工呼吸器(73.7%)、心臟整律機(75.6%)。
第二個是由「改善高齡社會女性協會」(會長為樋口惠子)所推出的「人生最後階段醫療調查報告二○一三」。普查對象為全國十歲至九十歲的男性和女性,共五千三百九十人(男性一千三百五十九人、女性四千零三十一人)。以下介紹我們特別注目的內容。
1.關於裝設心臟整律機及人工呼吸器
「當您的身體已呈現無法表達個人意志,並無治癒之可能性,全身狀態極度惡
化的情況下,是否願意接受CPR或心臟整律機等急救治療呢?」回答包括:不希望(86.6%)、希望(4.6%)、不知道(8.8%)以年齡來區分結果的話,超過八十歲以上的族群,不想接受以上醫療的比例達到85.4%。
2.關於胃造口和鼻胃管營養
「當您的身體已呈現無法表達個人意志,並無治癒之可能性,已進入無法進食的狀態時,是否願意接受以延命為目的的營養補給醫療呢?」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不希望施作胃造口(85.4%)、希望施作胃造口(4.4%)、不知道(10.2%)。
而鼻胃管相關的問題調查結果,和胃造口幾乎完全相符。透過問卷調查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不希望裝設整律機或人工呼吸器的人有七成以上,經腸道營養(胃造口或鼻胃管)則有將近九成的受調查者回答不願意。
有意思的是,年輕人和年長者的結果幾乎一模一樣,而三十、四十多歲的人反而把死當成很遙遠的事。五十、六十、七十幾歲的人則認為時候未到,八十歲的族群則把死亡視為不久的將來即將發生的事。原本以為世代之間的認知落差會造成回答結果的不同,沒想到各個世代對同樣問題的意見大致上相同。也就是說,不想仰賴胃造口導食或鼻胃管活下去,是跨世代的共通認知。
接下來是從這份調查中,過濾出醫師及看護師的結果並列比較。首先是不希望施作胃造口: 醫師(85.1%)、看護師(88.8%), 不希望施作鼻胃管: 醫師(84.0%)、看護師(94.1%),就結果看來,看護師比醫師更不願意在臨終期接受以上治療方式。原因可能是由於看護師與患者的長期接觸,讓他們比醫師更能瞭解患者的痛苦。
個人認為這份問卷調查對高齡者在臨終期的醫療方針至關重要。從問卷的結果就可以看出,現行的高齡者臨終期醫療方式,和國民在未來自己能得到的醫療對應內容完全相反。假設現在正承受延命措施、長臥在床的患者們有機會能夠表達自己真正的意願,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對現狀提出抗議。
第三份調查「全國世倫調查」由《讀賣新聞》於二○一三年九月進行。問及臨終期是否希望接受延命為目的的醫療,回答為「不願意」的人達到81%。
不出意料,大多數人都不期望以延命為目的的醫療處置,但現實生活中,臨終期的高齡者卻飽受鼻胃管灌食、胃造口導食、中心靜脈注射營養、裝設人工呼吸器、心臟整律機等等醫療干涉。我們必須起而行,將心目中所期待的臨終期醫療該有的形態,落實到現實生活中。
本文摘自《不在病床上說再見:帶著尊嚴離開的臨終選擇》,啟示出版 2016/12/01 出版
推薦文章
-
一周一次爬山和每天平地走路哪個瘦更多?研究顯示驚人運動效果
-
「蘋果減肥法」不只能瘦身!營養師親測發現3大功效:一周扭轉破病體質
-
上廁所前用衛生紙擦馬桶較乾淨?衛浴業者搖頭說「有反效果」
-
多發性骨髓瘤指引將出爐 盼補治療缺口
-
女子胸悶以為胃食道逆流 內視鏡一照驚見「食道長滿白斑」醫曝黴菌生長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