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心法/廟口也能是舞台 謝哲青想的「退休」不一樣

聯合新聞網 洪欣慈、蔡佩蓉

一生都在各地旅行的旅遊作家謝哲青,是作家,也是主持人、文史研究者。走訪過世界各國的他,給人的印象總是活躍,無法停下探索新事物的腳步。這樣的性格特色,更讓人好奇,他的人生字典裡,是否有「退休」二字,又是怎麼詮釋這個字眼。

「以後我就算不在媒體上分享了,我還是可以在廟口、小書店、一間小教室,來跟大家聊聊,這些都是退休想像。」今年42歲的謝哲青笑說。

正值前中年的謝哲青,經歷過豐富的人生上半場,正在轉化過去經驗帶來的養分,年輕時無法領悟、體會的事情,現在慢慢有了輪廓,他也正在將這些收穫,帶給他的讀者、觀眾。對他而言,人生各階段都有無可取代的體悟、智慧,「如果用年齡框住自己的可能性,就太可惜了。」

從父親身上 看到不一樣的「退休」

謝哲青對於退休後的想像,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他的父親。「我父親是個很老實的藍領階級,他到了70多歲,還是沒有『退休』。」還是會每天到工地,跟朋友、以前的工頭,到包商那打零工。

他問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做,父親回他兩個理由,「一是退休的人,還是要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二是父親不希望就這樣忘掉他50年來謀生的工具,他割捨不下。」

父親的回答,給了謝哲青很大啟發。「一直覺得自己是有用的,這件事很重要。」父親到工地去做工,除了讓自己不忘記技能、還有事情做之外,也是向年輕人分享、傳承他的工作經驗。

「日本的職人、匠人,實際上他們都沒有所謂『退休』這個字。」謝哲青認為,人生很多事,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體悟,經過時間淬煉,才發現以前想不通、看不開、不明白的事,原來可以這樣想、這樣做,「同樣的問題,想了50年、70年,想法肯定不一樣」,都可以拿出來與年輕人溝通、互相了解。

若將這樣的觀念放到他現在的工作,謝哲青想像,現在他主要在媒體推廣閱讀及藝文、藝術教育,但「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不一定要一直在第一線,可以將現在的工作職位交給更有能力的人,但不代表從此休息,還是可以帶著自己的人生閱歷,去尋找能發揮的角落,「不是從此退出生產線。」

對謝哲青而言,從沒想過「退休」,現在他在媒體上推廣閱讀、藝文,未來他不一定要一直在第一線,廟口、教室、書店,都可以是他繼續做喜歡工作的舞台,經驗不會因此中斷。

人生沒有時間表 別用年齡設階段

走訪過多個國家的謝哲青,喜歡在一個城市停留一段時間,感受當地的人文風情,停留的時間沒有ㄧ定,但當他心裡隱隱覺得差不多該離開了,他就會動身前往下一個城市。對於人生,他也是如此看待。

謝哲青說,工業革命後,因為生產需要訂定計畫,社會開始習慣用數字、階段去清楚劃分人生,但其實不用如此,自己最清楚自己想要、需要什麼,覺得在這個階段待有點久了,就繼續往前,也不用幫自己設定停下來的時間點,「人生應該只有進度表,沒有時間表。」

"會焦慮老後,是因為我們沒有清楚掌握,擁有自由後要做什麼"

謝哲青走訪德國時,看到許多夫妻老後選擇離婚,各自追求生活,但不代表關係就此終結,離開婚姻後,配偶還是親密伴侶、小孩也還是小孩,只是選擇脫去婚姻枷鎖。這給他一個很大的啟示,婚姻是這些德國長輩上階段的任務,追求自由,就是長輩們人生的下一個進度。

誰不怕老 但更學會珍惜

但年齡的增長,一方面代表人生經驗更豐富、智慧更成熟,另一方面,卻也需要面對失去與消逝。愈活愈長的同時,往往代表得經歷更多、更漫長的失去,對「老」的恐懼與害怕也愈深。

「怕老,是人都會怕。」謝哲青坦言,他也怕老,原因是當年齡愈來愈大,身邊會有些事情慢慢消失,「有些美好事物消失、有些人在生命中消失,自己有些能力消失,包括記憶力、體力等。」

「但也是因為害怕,我們才會敬畏。」謝哲青說,害怕老是正常的,但不能只是害怕,害怕的目的,是要讓人覺得「老」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害怕,所以更珍惜和懂得運用,這才是怕老的重點。

從身體到心靈 對自己誠實

已邁入「四十不惑」的謝哲青,也開始為老做準備。保養、善待自己的身體,是他給的第一個建議。

“身體會陪我們到呼出最後一口氣,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她”

謝哲青笑說,人生有三大幻覺,「今天早點睡、明天開始減肥、再買東西就剁手」,前兩件事都與身體有關。大家都知道怎麼樣對身體比較好,但就是難做到,要學習的,是「節制」兩字。現在的他,會盡量逼自己早睡、吃東西吃健康一些,不會吃到不舒服,也固定跑步、練拳、走路,維持身體機能。

運動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能認識自己的身體。謝哲青說,很多人退休開始去旅行,但因為對身體不夠了解,以為身體好,才發現身體反應與自己認識的不同。實際開始活動身體,才會知道自己身體的極限,重新了解、對自己的身體誠實。

除了認識自己的身體,謝哲青過去常在演講中鼓勵台下觀眾「做自己」,這句話不只針對年輕人,也是他給邁入熟齡者的建議。「對自己誠實,找回忽略的內心感受、曾放棄的追求。」

謝哲青說,中年邁入熟齡的過程,家庭、工作的羈絆要學會漸漸放下,騰出雙手,才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更要放下對名氣、名利的執著,太過將名氣當一回事,「會跌得很重」。有些人退休後,發現自己漸漸不被身邊的人需要,彷彿被否定了過去曾經歷的辛苦,「那感覺其實很悲哀。」

「我們對別人有很多期待,但在邁向老的過程中,要學會慢慢放下。」他永遠記得父親退休後的感嘆:「裡子比面子更重要」。自己過的好不好,比別人怎麼看更重要,這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要做到不容易,需要花時間慢慢學習,現在就可以開始。

理想大人生活Tips

。認識自己的身體,好好照顧

。人生沒有時間表,只有進度表,不要被年齡框住

。退休不是退出生產線,快樂工作、傳承經驗

。做自己,放下風光、名利與對他人的期待

愛玩橘 國外旅遊 洪欣慈 謝哲青 退休生活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