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退休金/降低投資風險 善用三指標
輕鬆投資、打造現金流是現代投資人不斷在追求的事,但退休後往往會面臨到預期之外的風險,最常見的就是長壽風險、投資風險以及通膨風險,中國信託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林柏均建議,在準備退休金的路上,可運用領先指標、長短天期公債殖利率,以及央行的貨幣政策去調整投資組合。
林柏均表示,以近期最常聽到的長短天期公債殖利率來說,當2年期公債殖利率與10年期公債殖利率出現倒掛後,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可能就會遇到景氣翻轉、走下波,投資人可以在這段時間適時調整投資組合,將風險性資產轉移至防禦型資產,有助於避免投資風險。
但單看一項指標很難完整預期未來景氣變化,甚至提早減碼增進資產的風險性資產,還可能少賺一大段,林柏均認為,投資人可搭配領先指標進行評估,如果領先指標綜合分數趨勢下滑且年增率出現負數時,可能代表局勢可能即將轉空;或者是從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觀察,也可看出目前市場游資多寡。
群益投信私校退撫投資顧問團隊總召集人呂鴻德則表示,國人對於定存商品相當著迷,但目前定存收益率僅1.05%、過去五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0.85%,等於定存商品的實質收益率僅0.2%,投資人對抗通膨應該把一部分的低利產品轉移至週期性配息債券,像是表現較穩健的公債、投資等級債年化報酬率都有2%、4%以上,能有效對抗通膨。
推薦文章
-
69歲女「皮夾只放一千元」就好安心 精神科醫揭50歲後不散財三對策
-
72歲退休男月入6萬放棄養老「到牛丼店打工」因十年前和孫子的約定
-
退休夫妻賣房搬去和老父住、月入7.5萬很寬裕 卻因「長壽飲食」差點破產
-
60歲銀行員金融知識豐富 為了自尊僅半年「退休金蒸發九成」悔嘆太愚蠢
-
72歲獨居父月退休金4萬超寬裕 兒返家搜出「成疊催繳單」才驚覺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