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 健保有條件全額給付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引起心臟衰竭和死亡,老年人是好發族群。對於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需置換人工瓣膜的長者來說,可選擇不用切開胸骨和心臟、傷口小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治療,但須自費新台幣100多萬元,常讓患者裹足不前。
適用逾80歲、曾開過心者
衛福部健保署從今年2月1日起,有條件的開放全額給付,核准80歲以上以及80歲以下但曾開過心臟手術的高風險病患,可透過事前審查,進行TAVI手術,全額由健保給付,預估每年有300至500人受惠。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退化的疾病,因為年老瓣膜鈣化後,開口變小、閉合不良,造成從心臟壓縮出去的阻力變大,心臟要用更大的力氣收縮,久了會造成心肌肥厚與缺氧,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喘不過氣等,甚至可能猝死。
出現胸悶、胸痛 應即就醫
根據統計,患者如果出現胸悶、胸痛症狀,平均存活約5年,有昏厥症狀存活約3年,出現心衰竭症狀則約2年,發生猝死的機會也非常高。因此一旦出現症狀,應馬上接受治療,尤其符合健保給付資格者,建議可就近諮詢住家所在地的醫學中心。
台灣首位取得TAVI國際教師資格,且指導全台多家醫院手術並核發完訓證明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移植及人工心臟中心主任張效煌表示,國內目前有20家醫院、近40位醫師可執行TAVI手術。
從鼠蹊部進入 傷口0.5公分
他解釋,傳統心臟手術必須開胸,即使是微創手術也都得接上心肺機,讓心臟停止,對於年老患者來說風險極高。TAVI手術不必開胸,只要從鼠蹊部開個約0.5公分大小的開口,在X光顯影設備導引下,將心導管從動脈導入到瓣膜狹窄位置,之後同樣利用導管,把新的支架瓣膜放置到適當位置,撐開後固定住,醫師在X光下可清楚看到新的瓣膜置放在舊有的瓣膜上,取代原來病變的瓣膜。
在手術過程中,醫師會進行造影、心電圖觀察心臟功能,並確保置入的瓣膜運作正常,完成後再縫合股動脈穿刺點。比起傳統手術15至20公分的傷口、80歲以上病患平均22%的死亡率,TAVI傷口只有0.5公分、死亡率2至3%,可減少中風、肺炎等併發症,並大幅降低傷口感染機率。
北榮累計300多例 成功率高
張效煌強調,這項手術需整個團隊包括心臟內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減少併發症。北榮是全台最早施行TAVI手術的醫學中心,11年來累計300多例,是國內手術成功率最高的醫院,因此獲頒國家獎章。
推薦文章
-
🎧|主動脈瓣膜狹窄一定要開刀嗎?權威醫助90歲爺爺免開胸、開心治療
-
總是疲累,小心是心臟引起!826聽心音,找心病,讓心更健康!
-
主動脈瓣膜狹窄恐猝死 醫建議選擇適合的手術治療續命
-
動不動就胸悶、覺得喘? 小心是死亡率50%的主動脈瓣膜狹窄
-
心衰竭三大症狀出現餘命恐只剩兩年 醫籲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