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活到85歲的規劃已不適用 福澤喬:為老後準備遠比大家認為的更重要

50+ 文/蔣德誼
擁有超過20年駐日新聞特派員經歷的專欄作家福澤喬認為:「若百歲時代將成為必然的趨勢,為老後準備,遠比大家認為的更重要。」

編按:因應超高齡社會可能帶來的各種變動,我們如何從他山之石中汲取經驗?擁有超過20年駐日新聞特派員經歷的專欄作家福澤喬認為:「若百歲時代將成為必然的趨勢,為老後準備,遠比大家認為的更重要。」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數在2021年底已突破380萬人,比例來到16%,並推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0%大關。面對超高齡社會所衍生的各種衝擊,擁有豐富駐日經驗,並且長年觀察日本社會及政經各方面的專欄作家福澤喬認為,屬於高齡大國的日本,有許多值得台灣作為參考之處。

在日本,由於社會環境、人口結構的變化,無法再獲得保障與照顧的高齡者們,衍生了許多令人感到不安的現狀:從「下流老人」、「孤獨死」,到家人子女無力照顧長者而產生的長照悲劇,都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我認為在經濟、社會各個層面的問題上,日本可以說都是走在台灣的前面,如果已經預見到前方有這些別人曾經掉下去的坑,我們現在就應該想辦法避開它,而不是繼續往同樣的老路走,那樣我會覺得非常可惜。」福澤喬說。

過去只活到85歲的規劃 未來將不再適用

高齡化社會首先帶來的影響就是:人口組成的改變。根據2021年的統計,日本65歲以上人口已經逼近30%,社會結構從原本的金字塔狀,逐漸成為倒三角形(高齡人口比青壯人口數量多)。因此,過去對於人生時間軸大多設定只活到85歲左右的規劃,也已經隨著平均壽命的不斷延長,逐漸不再適用。

「過去大多數人習慣把人生切成三塊:從出生到求學的20年左右期間稱為成長期,接著進入職場,成為社會主要的勞動力和經濟支柱,直到65歲屆齡退休,並度過往後15~20年的餘生。」

當平均壽命延長、最後這段「第三人生」可能延長到20年以上甚至30年的時候,這樣的人生規劃就明顯不再足以應對。高齡人口不斷增加,除了讓青壯人口的扶養負擔逐漸變得沉重,政府原本預定給予高齡者的年金、社會褔利等各方面的支援和預算,也不得不隨著調整。

另一方面,高齡者的照護問題也逐漸浮現。50~60歲的中年世代照顧70、80歲的長者,甚至是高齡夫妻之間的「老老照護」,更成為稀鬆平常的社會現狀。

當「長壽不再成為一種祝福」,日本社會隱然出現一種厭老、仇老的氛圍,網路上甚至有人以「老害」形容對社會沒有貢獻、只會加重負擔的高齡者。「雖然台灣在社會氛圍上對長者還是相對尊重,比較不會有這樣的言論,但高齡化會增加世代對立,的確是事實。」

退休概念將逐漸不存在 如何找出終身投入的熱情?

那麼,迎接人生百年時代,我們該如何準備?福澤喬認為,應該改為以50歲做為分水嶺,分為上、下半場。「退休這個概念,往後會慢慢消失。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工作一輩子沒辦法休息,而是工作型態應該要隨著人生階段調整。」

在50歲以前,工作可能是為了維持生計、或是擔起家中的經濟責任,多少有些無法隨心所欲的成分。因此,在上半場對社會的貢獻和付出告一段落、也完成大部分的人生重要規劃後,到了過50歲,則應該專注在兩件事上:終身學習、並成為一個可以持續給予的人。

這個「給予」,有可能是投入公益、投入新的知識和興趣,或者是把自己的經驗傳承給下一個世代,就不會像過去很多退休族,在離開職場的時候有強烈的中斷感。

「在50歲之後,因為有了上半場的累積,因此即使同樣是工作,也可以把更多心力投注在自己想做的事身上,甚至可以重拾自己過去未能完成的夢想。如果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享受生活,那自然就不會像工作一樣覺得辛苦。」

在成為專欄評論作家以前,從事媒體工作的福澤喬也曾經歷中年轉業、投資創業失敗等過程,「最後我決定寫自己最擅長也最感興趣的日本觀察文章,一方面也是一種自我累積,寫著寫著,就逐漸有專欄、出版的邀約,如果不是我保持這個寫作的習慣,大概也不會有後來這些機會。」

與其期待政府幫助 不如從自己做起

取了一個乍聽之下以為是日本人的筆名「福澤喬」,但他笑說,除了因為外婆是日本人而有1/4的日本血統,在派駐日本之前,他其實對這個國家一無所知,除了日文一句不通,「我連那個時候全台灣男生都在迷的酒井法子是誰都不知道。」

福澤喬認為,台灣人看日本有兩種角度:「一種就是從下往上仰望,覺得日本什麼都好、什麼都比台灣強;另一類就是從上往下看、怎麼看日本都覺得不順眼、討厭的人。但這兩種角度,其實都不客觀,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也同時存在引以為戒之處。」

福澤喬認為,台灣在思考很多社會問題的時候,習慣先問「政府能為我們做什麼?」但這其實正是台灣和日本最大的差異──日本人習慣先問:自己能做什麼。

「當然這也和日本行政體系運轉的效率比較慢有關,真的等到政府從制度面著手,那可能根本來不及。」因此,相較於政府組織,在日本許多社會層面的改革,反而都是從民間組織開始。

例如,日本不少企業開始鼓勵員工提早退休,但以「顧問」的身分回聘,以像是「師徒制」的方式,給予年輕員工在實務上的指導,一周可能只需要出勤2~3天,除了沒有工作壓力,也不會阻擋了年輕員工的升遷管道,但是仍然能善用資深員工的職場經驗與人力資源。

在日本,也有許多熟齡族打破了年齡的刻板印象,盡情揮灑出獨特又精采的人生。他們可以是Youtuber網紅、健身教練,或是重回校園取得真正的學位、甚至活用所學進而二次創業。「從這些例子我們看到,阻礙的從來只有心態、而非年齡。」

「重新定義人生的時間軸、保持著開放的心態,並且持續充實自己,那麼老後就不再讓人憂懼,而有另一種發光發熱的可能!」

原文:過去日本,明日台灣!福澤喬:只活85歲的規劃已不適用,日本如何迎接人生100歲時代?

50+

50+是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2017年成立,是台灣最大熟齡媒體與生活風

退休 長壽 退休生活 人生下半場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