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改變 環保大永續/走讀古蹟博物館 減碳環保又健身
今年嘉南及花蓮先後遭遇颱風,災情嚴重,極端氣候屢釀災,減碳不做不行了,這已非單單把油車改為電車就可解決的問題。
從年輕時,我就以走路、騎單車上下班,連公車也少搭,減輕大眾運輸能量。當時有位住中和的朋友,也從家中走路40分鐘到中華路上班,真是敬佩他的減碳作為。
台北捷運、公車呈網狀,退休後,我出門盡量搭大眾運輸系統,但如果30分鐘步行可達到的地方,我還是走路去為多,既可行腳,也不必去搶大眾運輸資能。
70歲以後,更少出國旅行了。我當然會出門,但五年來,幾乎只東至宜蘭,南到新竹為範圍,以走讀古蹟、博物館、圖書館等文資建築為主。我把這種走讀當作旅遊,少遊玩娛樂或觀光景點,既能減少長途旅行耗費的碳資源,走讀完後,又查詢、閱讀資料,可以增長知識。
其實,我最常去的是家居附近的植物園,和城南十幾所博物館、圖書館和美術館等,既有翠綠園林可賞,且有免費文物可供參訪,繞上一圈,步行活動能量也夠了,這是最簡單認識鄉土,又能減碳環保的旅遊方式,不必搭飛機、郵輪出國,畢竟飛機、郵輪都不是減碳的交通工具呀。
推薦文章
-
巴金森最愛問|早期巴友害怕失去行動力 醫:反映藥物副作用是關鍵
-
久坐腰背痠痛 小心退化性脊椎滑脫
-
秋天是重啟運動最佳時機!醫提醒:錯過黃金期傷肝、影響代謝
-
50歲媽「熱愛瑜伽反釀劇烈背痛」靠一運動不開刀治好椎間盤破裂
-
神經痛卻被送精神專科醫院…女管家控遭關黑屋凌虐 院方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