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文/青光眼患者每年增加8% 逾2危險因子就應持續追蹤
十月十三日是「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視覺日」,期盼喚醒全球重視失明、眼疾等眼睛相關疾病。今年主題是「愛你的眼睛(Love Your Eyes)」,視力影響教育、就業、生活品質,希望政府、企業、機構和個人重視眼睛健康並普及視力保健服務。
台青光眼患者 每年增加8%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疾病,僅次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目前台灣治療中患者約38萬人,且每年以8%速度成長。
高齡雖是青光眼高風險族群,但青光眼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青光眼診斷條件,包括眼壓高、視神經不正常凹陷及視野缺損,為避免失明,青光眼一定要接受治療。
但若只是眼壓高,視野視神經都正常,是否需要治療?想回答這個常見問題,1994年美國聖路易大學教授Kass發起了長達廿年的研究,收錄1636位高眼壓患者,其中817位接受藥物治療、819位只觀察而未點藥,追蹤5年發現,接受藥物治療患者有4.4%變成青光眼,未點藥患者有9.5%出現青光眼,是用藥者的兩倍。
根據研究設計,追蹤5年後所有病人都用藥治療,Kass在2008年再分析,追蹤13年後,一開始就治療的患者16%出現青光眼,5年後才治療的患者,22%變成青光眼;在所有追蹤者中,時間愈長,轉變成青光眼的機率愈高。但廿年後,剩下971人,一開始就接受治療的患者41.9%出現青光眼,較晚才接受治療者則有49.3%,兩者差異拉近。
高眼壓症研究追蹤20年後,表面上好像符合台灣俗語:「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也就是高危險族群患者,只要眼壓高且時間夠久,一定會產生青光眼變化,這個結論在2021年發表後,改變許多眼科醫師及高眼壓患者的想法,認為是不是眼壓高就要治療?因為證據顯示,高眼壓症追蹤20年後,不管有無治療,約半數都會變成青光眼。
逾2危險因子 就應持續追蹤
針對大家的疑問,Kass分析,高眼壓症患者屬於高危險群,應該治療,但低危險群患者仍無定論。考量Kass提出高危險群,目前台灣眼科界建議,高眼壓患者,即眼壓高於25mmHg,再加上有青光眼家族史,三高系統性疾病史、大於45歲、視神經凹陷大於0.6且角膜厚度小於510微米,上述危險因子兩項以上,建議治療並持續追蹤。
世界視覺日前夕,提醒大家,高眼壓症並不像以往眼科醫師認為的那麼無害,單純只有眼壓高的患者在追蹤20年後,仍有50%的機會變成青光眼。而青光眼不能單靠「眼壓」判斷,需進行視野與視神經檢查,建議一般民眾40歲以上應主動篩檢,有家族史民眾滿18歲應每三年篩檢一次,500度以上高度近視民眾應每年進行篩檢。
推薦文章
-
服用感冒藥後突頭痛、視力模糊 醫揭秋冬這疾病患者暴增3成
-
許金川/怎麼看一眼就知道我有青光眼?
-
工程師打電腦切黑色背景反而眼睛更酸!深色主題更傷眼的4個真相
-
27歲男躺床上玩手機手滑「門牙狠斷神經暴露」他曬殘局照自嘲太蠢
-
三多營養最前線/3C用太久 葉黃素護眼 減緩黃斑部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