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旭/催生癌症藥品基金 助患者用新藥
近期癌症希望基金會訪問一位50歲的肺癌病人,七年前罹癌時僅是第一期,經手術、休養後即無大礙,三年前不幸復發、轉移成第四期。之後歷經標靶治療、化療、放療等治療,仍躲不過抗藥魔咒,為尋求適切治療,不得已提早退休以換取退休金力拚最後機會,卻也僅夠支付一半療程的費用。
自費用藥 病患陷經濟困境
這樣的案例,在我從醫數十年經驗中屢見不鮮,癌友及家屬聽到新藥躍躍欲試,然而醫療科技的精進讓新藥藥價不斷攀高,健保體制無力全盤納入,使一定比率的病人因自費用藥陷入「經濟休克」困境,有些癌友因為無力負擔打退堂鼓,另一部分的人則像上述病人,用最後積蓄或貸款爭取最後一絲希望。
跳脫健保思維 可參考英國
健保大餅有限,導致新藥給付速度延遲或設立嚴苛給付條件,政府保障民眾健康美意大打折扣。但可能找到另一條路嗎?癌症希望基金會謹此提出跳脫健保制度的另一種思維:「癌症藥品基金」。
此概念源於英國2011年創立癌症藥品基金(Cancer Drugs Fund,CDF),並於2016年經過財務改革後成為二代CDF,每年控管約3.4億英鎊,以暫時性且較可負擔得起的價格給付予具有潛力、但療效仍有待確定、無法納入常規給付的癌症新藥。
此段過渡給付時間最長兩年,政府與同意接受CDF方案的藥廠簽署藥品給付協議,如果超支,需要以一定比率還款,期間同步蒐集病人臨床真實用藥結果,作為審查根據。若療效不如預期,則退出CDF給付,但該藥廠仍須持續提供藥品,確保病人權益。
CDF最大挑戰 錢從哪來?
英國CDF不僅讓需要的病人及早用藥,且以兩年內蒐集病人用藥結果,評估是否納入國家健保,確保資源用在刀口,完全肩負把關新藥療效的責任。二代CDF成功,讓英國預定於年底擴充CDF,成立「創新藥品基金(IMF)」,並納入罕病、遺傳性疾病等新藥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提議,健保署可仿效CDF精神,設立台灣版的「癌症藥品基金」,現階段最大挑戰是「錢從哪裡來」?可能的財源包括菸捐、公益彩券盈餘、癌症藥品的給付協議(MEA)回饋金,甚至社會企業捐款等都被討論過,但目前尚無定論。
促請政府編預算 投資健康
開源的另一解方,我們思考的是,促請政府編列預算以投資健康作為訴求的可行性。最近多場健保改革會議中,常被檢討的問題是台灣國民醫療保健支出在「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長年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約3%,主要原因是公部門投資不足,造成醫療資源互相排擠。
增創新藥品 鼓勵台灣生技
如果政府可補足我們與OECD國家落差,先以約GDP占比1.5%、3千億元為例,從中提撥部分費用,便能成為CDF基金穩固的專款財源,甚至可以進一步師法英國,將「癌症藥品基金」擴充成「創新藥品基金」,不只增加創新藥品可近性,還蘊含鼓勵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深遠意義。
英國現行CDF精神,彰顯提高病人適切治療的機會及提升公費醫療服務的價值,與健保中長期改革計畫的維持公平、提升效率、改善健康,三大核心價值不謀而合。期盼相關單位取其精華,研議台灣版「癌症藥品基金」或「創新藥物基金」,與健保相輔相成,打造利於投資健康的環境。
推薦文章
-
院長講堂/馬偕兒童醫院院長陳銘仁 真誠照護小病患 常保赤子心
-
【晚期肺癌最愛問】先別查活多久、怎麼辦?治療前必看QA
-
乾癬新治療突破瓶頸 呼籲納健保減輕患者負擔
-
半夜驚醒!她怕「這病」不只奪走孩子身高,甚至呼吸、行走能力…
-
健保擴大給付肺癌第三代標靶 提升晚期病人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