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丞志/逐步解封 台灣檢測技術準備好了?
新冠肺炎防疫已進入全球科技競賽階段,台灣目前防堵疫情成果斐然,在口罩販售、追蹤定位的科技表現也令國際社會印象深刻,但在檢測與試劑研發,起步卻相對較晚。台灣防疫做得好、病例少,反而是研發試劑受阻的主因之一,不過,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生技產業需要長期布局,台灣還是有機會迎頭趕上。
韓國趕上時機 搶攻全球市場
其實台灣和韓國差不多同一時期發展生物醫療技術,韓國除了大家在媒體上常看到的醫美相關產業以外,主力為生物相似藥的開發,台灣則是以新藥研發相關產業較蓬勃。但在這次疫情,韓國的反應速度明顯勝出,另外韓國也在大流行的災難中,抓住檢體易取得的契機,藉此加速了試劑的驗證並進軍國際市場。
韓國Seegene公司早在武漢封城次日,也就是一月廿四日完成檢測原物料採購,二月初完成實驗室測試,一周內取得韓國政府核准上市。剛好大邱爆發疫情,大流行下很容易取得檢體進行臨床試驗。三月歐美因疫情爆發急需抗原檢測產品,韓國趕上時機,搶攻市場銷往各國。
幾家韓國的生技大公司,因此迅速打開國際知名度,隨著各國疫情難止,預期韓國產業在未來三、五年內都有可觀的成長空間。
疫情控制的好 竟不利研發?
發生社區大流行的國家,檢體取得相對容易,台灣疫情控制的好,反而在抗原試劑研發上受挫。大部分檢體都在疾管署,雖然有釋放出來提供實驗單位申請驗證,但數量有限,不易取得。臨床試驗講求實戰經驗,不能只用培養的病毒做實驗,關鍵是要臨床取得的檢體,才能真正做到驗證。
現在台灣一間醫院收治確診個案可能最多幾十例,但疫情嚴重國家,則可能有上千例檢體。食藥署目前核准試劑大多都在國外做臨床試驗,例如義大利、加拿大甚至中國等。我的實驗室也在開發新冠病毒檢測技術,但因台灣檢體相對取得不易,最後與加拿大跨國合作,由當地醫院提供檢體。
臨床試驗程序多 緩不濟急
其實政府已努力協助,最近陸續收到食藥署和國衛院等相關單位的訊息,可申請提供檢體,但臨床試驗程序很多,例如還要經過人體試驗委員會核准等。台灣要趕上現在的國際疫情,有點緩不濟急。但放眼未來一至兩年,現在布局仍不遲。
目前看來,全世界都在想辦法取得與新冠病毒和平共處所需要的資源與關鍵技術,台灣的基礎科學教育根基不錯,徐丞志建議,我們應該善用自身長處。
疫情趨緩,人員移動和交流勢必恢復,未發生社區大流行的台灣社會,是否能承受?國內或許已有某種程度的流行,只是我們不知自己真實的流行病學資料,建議考慮做血清抗體的抽樣調查,評估國內實際感染規模。這也是歐美現在正積極在做的。
未來在機場與港口的檢疫,要如何作、規模要做到什麼程度、相關檢測技術是否夠成熟,也是政府立即要面對的難題。
(作者徐丞志為台大化學系助理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推薦文章
-
老公為何聽不到我講話?50歲後聽力明顯退化 高頻接收能力最先下降
-
多發性骨髓瘤/四合一給付 醫籲:可移植患者優先
-
多發性骨髓瘤指引將出爐 盼補治療缺口
-
反覆感冒、咳嗽未必免疫力差 4個好習慣有助支持健康免疫系統
-
流感重症、死亡創新高!陳月卿推薦喝「1碗湯」 抗感冒 南瓜洋蔥5食材聯合作用效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