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芳/好茶與好水 密不可分

聯合新聞網 元氣周報

【聯合報/文/朱慧芳】

茶是水的昇華,好茶與好水密不可分,茶與水的關係不只是依伴,還是循環。

可是,自從現代農業加入了化學肥料和農藥之後,茶與水的關係不再如往昔和諧。過量的化學肥料、農藥、除草劑會破壞土壤的生態系統,同時會滲入土壤流進水源,造成汙染,原來的依伴關係遂變成惡性的循環。沒有好水,既種不出好茶,也表現不出茶的好。

水從哪裡來 你關心過嗎?

水與茶的關係只是農作物與水源關係的一部分,事實上,水源是否乾淨,影響的層面遠遠不止於茶樹品質,更包含我們直接喝的水。

台灣因為地形地勢的關係,降雨時期的雨水容易流失,因此台灣從南到北興建了不少水庫,而攔截原本會快速流入海中的雨水,把它們保留下來,就是水庫的主要使命。每一座水庫的品質都與下游的農作物和飲用水有關,可是,很多人卻以為自來水乾淨與否是自來水廠的事,水從哪裡來、怎麼來,跟飲水人無關。

水庫收集的除了雨水之外,就是上游和附近的水源,如果集水區是天然林,進水品質自然提升。萬一有人為的汙染,例如地下工廠、過多的住家或者密集的耕種,水庫收集到的水源也會遭殃。有幾次我拜訪位在山上的果園時,農友會跟我說,因為果園位於水源頭,上游沒有人用農藥,所以果園是「正港」的有機。農友都知道,農藥既會破壞土層也會汙染水源。

茶園若用藥 最終喝進人體

大台北地區最主要水源是翡翠水庫,不過在水庫上游大約三百多平方公里的集水區當中,有13%是農耕用地,其中有一半以上種茶。茶園的用藥,或多或少會流入水庫,最終會透過各種管道被大家喝進身體。

這幾年台灣茶的價格當紅,茶園為了增加產量,更不會吝嗇使用肥料和農藥,以求多產。而有機栽種的茶園,是反其道而行。我曾拜訪一座轉型為有機種植的茶園,看到樹上滿布蜘蛛,茶葉上都是蟲咬的洞痕,滿園草比樹高的畫面,到現在依然印象鮮明。

用行動支持 給農友動力

從使用化肥農藥的慣行農法改變成有機栽種,必定會經歷好幾年的過渡期。這段期間,土壤環境生態和茶樹本身都在經歷轉變和適應,所以收成量和品質都不會太好。這段時間若是熬不過,農友很可能倒轉回到仰賴化肥農藥的方式。

我也曾經很幼稚的責怪農友為什麼放棄有機,回到摧毀似的用藥方式耕種。但是當我了解農友的經濟壓力之後,開始覺得我這個買茶、喝茶人,不能只用嘴巴要求農友照顧土壤、照顧大家的健康,更應該用購買行動來支持這個要求。如果少了消費者的行動力,卻把種植乾淨作物的負擔丟給農友一肩承受,並不公平。

在翡翠水庫集水區協助在地茶農轉型有機的「淨源茶廠」,想必就是這樣的動機。大家希望有乾淨水源,不能只去譴責或要求,而是用實際行動讓茶農知道,消費者跟他們站在同一邊。我們都希望台灣的環境越來越乾淨,也都希望入口都是乾淨的好茶。

淨源有機茶廠 02-26657110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日隨報附贈,12版版版

茶葉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