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醫院命就沒了?醫師破解為什麼爸媽不想看病原因
老爸是…愛逛醫院型
反正健保都繳了,多看醫師多拿藥才划得來。每天都覺得不舒服,看完A醫師還是不安心,再找B醫師、C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王志仁表示,老人家不舒服找出病因很重要,所以這一科檢查沒問題,再去另一科檢查,看了很多科要找出病因其實無可厚非。但他曾遇過老人家手上已有30種藥,看太多科,最後都混亂了,不知要吃哪種藥,只好來求助。
藥物交互作用 形成惡性循環
王志仁說,有些老人家是合併症狀,所以不只看一科,但當確認病症後,可以找老人醫學科整併用藥,否則可能會產生「藥物副作用瀑布」的惡性循環。他舉例,老人家常見的腳水腫,有些人會很緊張認為「可能是敗腎」,但到腎臟科檢查,沒發現什麼大問題,醫師可能只針對症狀作治療,給了利尿劑,因此造成老人頻尿,夜間影響睡眠。而失眠問題又讓讓原本輕微失智情形加重,又去看精神科,醫師調整失智相關藥,又可能造成嗜睡、無力,走路不穩增加跌倒機率,形成惡性循環。
有時老人家的問題,不是只能靠吃藥解決。王志仁說,腳水腫也可用腳抬高、促進血液循環等方式治療,甚至也有可能是因三高問題而影響心血管,要配合控制飲食、養成運動習慣。有些老人家是因高齡衰弱,或是因營養不好、缺乏運動,肌少症造成衰弱,並不是有大病,若能增加營養或運動,也會獲得改善。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家醫科醫師李育慶說,的確有些長者看醫師拿藥就像買菜一樣,領一大包藥回去,也不一定會吃;或只是小感冒,吃了藥沒有立即改善,一天就看了數家醫院診所。
家人多些關心 減少患者焦慮
李育慶說,有一名女病患,因長期因失眠及頭暈問題四處求診。失眠問題長期在身心科拿安眠藥及抗焦慮藥物,但是眩暈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所以她又去看耳鼻喉科及神經內科,甚至掛急診。但檢查結果大都正常,到後來她也不知道該掛哪一科了。
後來到家醫科求診,問診後發現,她至少服用兩種安眠藥及兩種抗焦慮藥物,甚至請她先生當人頭,幫忙拿安眠藥供她服用,而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容易導致眩暈,難怪一直治不好。在詳細解釋藥物的交互作用及副作用後,說服病人將藥物慢慢減量,後續的追蹤,病人眩暈的情況緩解,原來都是藥物使用過量造成。
王志仁說,部份老人家愛逛醫院,檢查半天卻沒找到相關疾病,也可能是心因性問題,甚至是憂鬱症,有時甚至是希望引起家人注意。建議家人對長者多些關心,也能減少看病的次數。
老媽是…逃避看病型
鄰居某某某本來很健康,一進醫院命就沒了,我還是不要去看醫師比較保險……
王志仁說,不想看病的老人心態有很多種。有的長輩會說,某親戚本來沒事,看了醫師就發現腎不好,後來洗腎,沒多久就走了。有的可能是因行動不便,不想出門;有的則認為「就是老了」,不想打擾麻煩家人,所以不想看病,情願自己亂買藥、亂吃中藥草,結果延誤病情。
了解不想看病的原因
李育慶建議,先想辦法了解長輩為什麼不想看病,是不想花醫藥費?害怕面對生病的現實?或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可以動之以情,用正向話語告知長輩,給醫師看看比較放心,免得讓晚輩一直擔心,同時要讓長輩自己決定何時去看病、看哪位醫師。
如果長輩還是不願意,可以請對長輩有影響力的重要人士幫忙勸說。李育慶說,有些人是對自己的健康過度自信,大多數不去醫院、不吃藥的人,都覺得小病痛無所謂,這時可以委婉告知,預防勝於治療,以免小病放到變大病。
有些長輩會認為「老了就會衰弱,不想去檢查受罪。」王志仁說,小病拖成大病的後果,要分析給長輩知道,有些人的虛弱與食欲不好,也可能是癌症作祟,卻因不肯就醫延誤,一發現已是末期。
分析逃避的嚴重後果
王志仁說,曾有糖尿病老病患,就是不想去醫院追蹤病情,最後只能跟他分析,如果不好好治療,可能會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截肢,最後臥床造成家人負擔,病人才提高就醫的配合度。
長輩如果不知要看哪一科,可以先看家醫科,李育慶說,若是單純的小毛病家醫科就能處理,如果身體有狀況需要進一步檢查,家醫科醫師也可以幫忙轉診。
王志仁說,若已看太多科,不知該怎麼吃藥,可以看老人醫學科整合用藥,最好家屬能陪同,參與討論,才能知道如何照顧老人,或約束老人家不亂用藥。
推薦文章
-
🎧|急診壅塞恐延遲治療?「野戰急診室」概念將列入急救指引
-
🎧|哪些人適合在家接受治療?健保署署長告訴你什麼是在宅急症照護
-
國產抗生素3/恐面臨「無藥可用」窘境 張峰義:應鼓勵國產抗生素
-
即時線上照護 隨時醫療諮詢在最自在的地方養病安老
-
信賴關係、充足人力、齊全設備 在宅急症照護的鐵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