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選帶輪助行器!煞車保安全 移動不費力
助行器挑選往往比手杖更令人感到陌生,看著雙腳無力、身體平衡不好的長輩,必須將助行器拿起、向前放30公分,難道沒有更安全的方式嗎?職能治療師給了解答,帶有輪子的助行器會是更好的選擇。
每天抬上千下 手臂壓力大
職能治療師王志元解釋,對一天約行走1000步的長輩而言,當助行器沒輪子,每天都要將2至3公斤的助行器抬起1500下,長期恐增加手部疼痛風險,「原只是腳不好,一不小心就會演變成手部功能也變差」。反之,帶輪助行器無須抬起,輕輕扶著就能輔助行走,彷彿移動式扶手,不用把家中所有牆上都裝上扶手,也能確保長輩行走安全,適合雙手較無力、身體機能較差的長輩使用。
滾輪怕跌? 附有煞車裝置
聽到助步器裝有輪子,民眾卻步的原因都是怕長輩因此跌倒,王志元強調,帶輪助行器只有兩支前腳附輪子,後面兩隻腳有下壓型煞車裝置,並非四支腳全裝有輪子。人在快跌倒時,除往前滑,也會有一個向下壓的力量,就可觸發下壓型煞車,止住前傾的力道,避免滑倒。
有輪助行器的輪子也有大、小之分,大輪較適合崎嶇、顛簸的路面,但不便於室內使用;小輪助行器適用的路面則需較平坦,輪子小在室內的靈活度也較高。不過,助行器因是支架設計,占有一定的空間,如果長輩居住的室內空間太狹窄,就不適合在室內使用助行器。
調整正確高度 用起來輕鬆
王志元說,挑選助行器的原則與手杖相似,除功能適用,目前市面上甚至有蒂芬尼綠的助行器,希望好看的外觀提升長輩對助行器的接受度。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助行器跟手杖一樣需要調整高度,助行器理想高度是使用者站立時,雙肩自然下垂,手持握柄,軸關節微彎約20至30度。太高時,手部無法施力,肩頸會痠痛;太低的話,使用時會駝背。
助行器正確使用方式不僅使用者需知道,照顧者也應具備相關知識,從旁發現長輩使用不正確才可及時提醒、修正。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王柏堯表示,使用助行器的長輩,從坐到站容易忽略重心向前力量帶動全身,習慣只依靠腳的力量,容易跌倒,正確姿勢應為上半身需稍微前傾再起身。
從坐到站 擺放位置重要
王柏堯也提醒,長輩從坐到站時,助行器擺放的位置很重要,若橫桿過於靠近,長輩起身時容易撞到,增加摔倒風險,建議將助行器放置於一個前臂長的距離處,確定地面平穩後,再用雙手壓助行器施力站起來。
王柏堯說,上下樓梯不可使用助行器,建議改拿手杖;平地行走時,盡量避開馬路上常見「陷阱」,如水溝、導盲磚,若不慎卡住,不要用力拉扯,真的拔不出來務必向旁人求助。每次落點應在腳尖前方30公分,約一腳掌距離,若長輩腳無力、習慣滑行前進,一開始使用時就要訓練長輩,一腳出去後,停留一兩秒,再換下一腳,避免貪快跌倒。
定期保養檢視 維持安全性
每種輔具使用及維護方法都不同,使用者及照顧者應詳讀說明書,遵守每個廠商對於輔具荷重、保養、故障排除等規定。其中,王志元也提醒,台灣氣候偏潮濕,輔具最怕生銹,平時擦拭輔具應以乾布為原則。
助行器接點每半年至一年應上一次潤滑油,以免突然打不開無法使用。另外,王柏堯建議,使用帶輪助行器前,照顧者可在煞車狀態試推,檢視輪子是否會移動;助行器放平地輕壓一側,有高低差代表止滑橡皮已磨損。當發現助行器有任何問題,就不可再使用,應立刻送到輔具行維修。
使用助行器注意
1.調整高度
助行器理想長度是使用者站立時,雙肩自然下垂,手持握柄,軸關節微彎約20至30度。
2.從坐到站
若橫桿過於靠近,起身容易撞到。建議將助行器放置於一個前臂長的距離處,確定地面平穩後,再用雙手壓助行器施力站起來。
3.上下樓梯
不可使用助行器,建議改拿手杖。
4.平地行走
盡量避開水溝、導盲磚,若不慎卡住,不要用力拉扯,拔不出來務必向旁人求助。
5.行走落點
每次落點應在腳尖前方30公分,約一腳掌距離,避免貪快跌倒。
帶輪助行器
●無須抬起,輕輕扶著就能輔助行走。適合雙手無力、身體機能較差長輩。
●挑選時注意是否有煞車裝置。
●大輪子:適合崎嶇、顛頗的路面,但不便於室內使用。
●小輪子:適用平坦路面,在室內的靈活度較高。
推薦文章
-
扁平足「穿這1種鞋」恐反釀足底筋膜炎!醫教挑選注意事項
-
65歲要能做10下!以伏地挺身當健康指標準確嗎?專家說話了
-
半夜驚醒!她怕「這病」不只奪走孩子身高,甚至呼吸、行走能力…
-
多發性骨髓瘤/重返職場 給癌友積極治療的力量
-
2024退休力大調查/七十四歲葉桑 是推理小說家也是稽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