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作息、運動 活化大腦穩定情緒
寒暑假期間,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病童作息改變、在家與父母密集共處,加上部分家長認為「不上學就可暫停治療」,使孩童情緒行為問題增加。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任劉惠青說,ADHD病因係「大腦活化不足」,除課業外,病童情緒調節、衝動控制能力等亦受大腦活化程度左右,藥物可活化大腦,改善病童專注力不足、過動及衝動等核心問題;孩童亦應注意規律作息、適度運動。
劉惠青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為神經生理疾病,症狀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據大腦影像研究,ADHD與大腦活化程度高度相關,病童大腦熟化程度平均較常人晚三至五年,導致病童學習、情緒行為調控力較差,進而影響自尊自信等心理發展。她說,藥物對大腦活化、大腦功能穩定發揮有正面幫助,六歲以上孩童若腦部不活化程度已影響學習、情緒行為、人際關係等,宜接受藥物治療。劉惠青說,根據美國一項國家層級研究顯示,針對ADHD和心症狀,單用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合併行為療效相當,且兩者都比僅用行為治療有效,「這代表要改善ADHD核心症狀,藥物治療最有幫助,也能改善合併的焦慮、憂鬱等症狀。」
劉惠青說,寒假宅在家與日前三級警戒情形類似,該期間不少病童病況惡化,她提醒,假期晚起為人之常情,但ADHD病童應盡可能維持規律作息,「大腦運作,非常須要固定節律。」劉惠青指出,研究顯示ADHD病童常是「夜貓子」,由於先天腦部活化不足,若再碰到假期,白天活動量不夠,病童晚間更難入睡,將造成大腦調節功能更不好,成為惡性循環。劉惠青建議病童適度運動,亦可幫助活化大腦。
不少家長認為,假期孩童不必上學就不用服藥。劉惠青說,此為迷思,孩童發展具多面向,除課業學習外,每日情緒、自我掌握的感受、自尊等,亦可藉服藥提升,還可減緩親子衝突。劉惠青認為,除非孩童對藥物副作用,特別是食欲降低等耐受度較低,或情緒問題較少,否則建議持續服藥,保持腦部活化狀態;因故停藥者宜藉大量運動維持腦部活化。
推薦文章
-
妊娠糖尿病增子女ADHD風險?台灣跨國合作研究推翻此一論述
-
棉被加重可改善失眠?教授解析「重力毯」對睡眠有助益的真相
-
過動症藥物會成癮?需要吃一輩子?教授告訴你實際用藥情況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人需留心自己的藥物,「這批號藥物」因試驗不合格需回收藥品!相關說明報你知
-
誤食含氟牙膏可能中毒?專家解析氟化物安全性及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