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自閉症就是天才?醫師:外表只看到沒自信
台灣平均每100人有1到2人罹患自閉症。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理事長、北市聯醫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鄒國蘇說,自閉症療育最關鍵的是接納。看過太多人經多年訓練改善了,最後卻因職場創傷待在家中;也看過很多人因為親子關係改善、老師同學的肯定和包容,重拾自信,發揮最佳狀態。
鄒國蘇表示,有位媽媽是小學老師,孩子愛搗蛋、難管教,在學校都被老師及同學排斥,媽媽壓力很大,常忍不住打罵小孩,親子關係惡化。後來知道孩子患有亞斯伯格症,才開始學習如何與他相處,媽媽也練習先穩定自己的情緒,親子關係和孩子的症狀都大幅改善。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倪信章提醒,家長的身心狀態與孩子是連動的,孩子自理能力不好和情緒行為問題,會導致家長身心健康不佳。其實透過家庭和教育的持續介入,就算是症狀很嚴重的自閉症兒童,也有大幅改善改善的空間,千萬不要放棄。
很多人會認為高功能自閉症就是天才,但鄒國蘇說,這樣的孩子常很沒自信,在學校總是被忽略的隱形人,同學老師都不理他。之前遇過有個孩子就是如此,在學校不快樂也不想學習,直到有天老師發現他數字概念很好,對他說「我很欣賞你,你的數學能力好棒!」這一誇不得了,孩子成績突飛猛進。
鄒國蘇說,老師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營造接納支持的班級氣氛,幫助孩子改善人際關係。有些老師會巧妙安排善良雞婆、愛聊天的同學去跟自閉症的孩子搭檔,也有老師會鼓勵其他孩子教他遊戲規則,如果成功了就給其他孩子獎勵。
鄒國蘇表示,自閉症的孩子很需要跟朋友玩,與人互動就代表他人對自己的接納,代表自己可以參與社會規則。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要進入社會的規則,自閉症的孩子需要比別人更多時間練習,只要他接受某種規則又有自信,就會進步得很快,把事情做得很好。
最大的目標還是在於消除社會異樣的眼光。鄒國蘇說,這些年最難過的是,很多孩子訓練了半天,家長學校醫療體系都付出很多努力,好不容易畢業出社會,但還是不被接納,職場心理傷害很嚴重,最後又回到家中。
倪信章認為,強化潛力、降低阻礙、提高人與環境的適配性,是改善自閉症融入社會的重點,如果職場同事都了解、接納自閉症,效果幾乎等於他本身的症狀改善和能力提升。
倪信章提醒,如果發現孩子不對勁,應及早就醫勿猶豫,例如四到六個月齡的孩子,如果還沒有社會性微笑,就要尋求小兒心智科醫師的評估和追蹤。
推薦文章
-
院長講堂/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院長張耀仁 帶領醫護轉守為攻 深入社區設點看診
-
【Podcast】Ep18.當父母罹患失智症,身為子女的我該如何面對最熟悉的陌生人?
-
醫病平台/別讓擔憂限制了我們的人生
-
重男輕女家庭沒人能健康長大!心理師建議:建立邊界不必硬當好女兒
-
友善生育/龍年失效砸錢救不了生育率 政策應著重社會共養減輕父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