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被打 長大侵略性強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打小孩雖是部分父母的管教、處罰的方式,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發現,如果孩童五歲時,母親仍採此管教方式,無論處罰的頻率為何,兒童九歲時較未被打過的同儕好鬥,侵略性較強;父親打小孩,則兒童日後字彙、語文能力較差。
研究團隊成員,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副教授麥肯宜表示,很多人以為打小孩,小孩一下就忘了,這是錯誤觀念。家長打小孩,產生長遠的效應,且影響兒童身心。研究團隊調查在二十座美國中大型成市的一千九百個家庭後,獲得上述結論。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小兒科》醫學期刊。
美國家庭體罰的比例不低,該研究發現,接受調查的家庭中,約五成二的母親在孩子五歲時仍以打為管教方式之一;三成三的父親採取此管教方式。母親打小孩管教的比例比父親還高。
若干研究顯示,幼童時期曾受到嚴重體罰的人,出現焦慮、憂鬱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反社會行為等更複雜心理問題的風險也相對較高。美國小兒科醫師建議,不要採取體罰的管教方式。
推薦文章
-
腸活專家推薦喝一款「神奇飲料」:增加腸道好菌還能抗憂鬱
-
看感人電影卻沒哭可能是生病了!精神科醫揭4種不容易掉淚的情況
-
芬蘭怎能成為世界最幸福國家?駐地一年日女實錄「居民3個放鬆時刻」
-
高爾夫球員比一般人多活5年 權威教授解密關鍵「每日花2小時延壽」
-
憂鬱風暴險毀愛情?AI線上諮詢+腦刺激療法逆轉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