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常吃抗生素 過敏比率大增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國人愛亂吃抗生素,除了可能引發抗藥性,最新研究顯示,嬰兒在1歲前使用抗生素及解熱劑,將使日後過敏的機率大增,提醒父母一時亂用藥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王志堯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大規模研究,以1998年及2003年出生、兩個不同世代的嬰兒為對象,從健保資料庫追蹤到5歲,分析27萬多人資料,發現上述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流行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王志堯表示,台灣人愛亂用藥,小孩也不例外,從統計中可以看出,1998年出生嬰兒在1歲前,使用抗生素與解熱劑(普拿疼)的比例為63.14%,但2003年出生嬰兒使用比率已增加到87.41%,目前更可能已超過9成。

研究顯示,1998年26萬多名的新生兒中,在1歲前服用抗生素,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是未服用兒童的1.61倍、氣喘為1.38倍,過敏性鼻炎則是1.41倍。

而1歲前服用解熱劑與未服用兒童比較,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是2.02倍、氣喘是1.66倍,過敏性鼻炎是1.7倍,兩者都用情況更糟。2003年的研究結果也差不多。

王志堯表示,1歲前是孩子發育最重要的階段,使用抗生素會殺死腸道內的益生菌,目前研究顯示,人一生腸胃中益生菌的形態在1歲前就決定,而益生菌不僅與免疫有關,最新研究更與成人後的肥胖及糖尿病相關。

而解熱劑則會減少肝臟內的抗氧化劑,過敏需要抗氧化劑來緩解,因此孩子使用這些藥,都會對日後過敏症狀有影響,且使用次數愈多過敏比率愈高。

他表示,在國外如果孩子發燒、感冒,醫師會囑咐多喝水、多休息,除非有明顯細菌感染症狀,才會使用抗生素,但台灣有健保,藥物使用方便,加上基層診所競爭,少子化父母又捨不得讓孩子生病,藥物濫用普遍。

建議家長與小兒科醫師配合,孩子生病時不一定吃藥才會好,以台南市來說,目前大約有一成以上的孩子有過敏症狀,應該多讓孩子接觸戶外與運動,才能好轉。

糖尿病 異位性皮膚炎 感冒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