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尾熊抱法」 寶寶打針不必像打仗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

點此看大圖。 圖/聯合報提供

據統計,3歲以下幼兒須接種疫苗達25劑,代表父母及醫護人員須面對寶貝打針時的哭鬧挑戰,至少25次。書田診所建議,讓寶寶像無尾熊般環抱父母,提高打針效率,也降低寶寶不安全感。

無尾熊環抱尤加利樹方便進食,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也提出「無尾熊固定法」,做為幼兒打針的建議姿勢,由父母雙腿夾緊寶寶雙腿,再讓寶寶側身呈抱樹姿勢環抱父母。父母就像尤加利樹般,成為寶寶打針時的依靠。

美國針對140萬名6歲以下幼兒研究發現,預防針如果打在手臂,疼痛感是大腿的兩倍,因此多數醫師都將針打在幼兒大腿。潘俊伸表示,採用無尾熊固定法夾住寶寶大腿,可避免打針時亂動,寶寶抱著父母,也會較有安全感。

固定幼兒姿勢,方便醫護人員打針,一直是父母與醫護人員的難題;潘俊伸說,過去臨床上曾有哄騙一小時,幼兒仍然哭鬧亂動導致疫苗接種失敗的案例,採用無尾熊固定法,「打針就不必像在打仗一樣。」

台大醫院護理部督導長黃嗣棻表示,無論在教科書或臨床上,嬰幼兒打針都沒有建議姿勢,只要能固定姿勢方便打針,都是好姿勢;她說,父母可利用連哄帶騙的方式,轉移嬰幼兒注意力。

打預防針必須避開有神經與血管的部位,由於大腿肌肉多,成為嬰幼兒打針部位首選;潘俊伸說,3歲以下幼童手臂肌肉發育不完全,臀部神經又多,因此才會建議將針打在大腿外側。

部分幼童接種疫苗後會出現發紅、腫痛等情況,潘俊伸說,打預防針後不適合搓揉,避免紅腫範圍擴大;他說,紅腫可適度冰敷,如果兩天後仍未改善,則可熱敷按摩,多數腫脹可在4天內痊癒。

另外,六個月大嬰幼兒常面臨一次打三、四次預防針的情況;由於只有兩條大腿,潘俊伸建議一次打兩針,另一針可以隔一至兩周施打,避免寶寶負擔過重。

嬰幼兒

推薦文章

>